民營銀行+金融科技:銀行新業態生機勃發

2018-06-25 13:12:51|來源:金融時報|編輯:許煬

  無論是從民營銀行的快速發展,還是從各類銀行積極主動與互聯網金融機構合作,通過發展金融科技來賦能傳統銀行業務的進程中,銀行新業態日新月異的發展都可見一斑。

  新業態的孕育與催生過程,正是銀行業積極參與改革開放進程的最佳寫照。從2014年底微眾銀行的誕生至今,現在已有17家民營銀行投入運營;除四大行與互聯網四大巨頭的合作,各種規模的銀行也在探索採用不同方式與互金或科技公司謀求合作;而對金融科技的擁抱,也逐漸成為業內的共識。

  在改革開放40年的關鍵節點上,央行行長易綱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實施開放措施“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公佈了十余項金融開放的舉措。伴隨著銀行業改革開放號角的繼續奏響,銀行新業態的探索也將如火如荼地持續下去。

  民營銀行風生水起

  2014年12月28日,由騰訊作為第一大股東的深圳前海微眾銀行官網正式上線,國內首家民營銀行正式步入落地階段。歷史新篇章的書寫啟動於此前的7月25日,當日,微眾銀行和民商銀行、天津金城銀行一道,成為首批獲得原銀監會籌建批復的民營銀行。

  在不到4年的時間裏,這一新業態發展迅猛。加上華瑞銀行和網商銀行,原銀監會在2014年5家試點發展經驗基礎上,後續又批籌12家,目前,分佈于京浙滬粵川等全國各地的17家民營銀行均已全部開業。

  資産負債快速增長、盈利狀況良好、整體風險較低是當前民營銀行在運營中呈現出來的三個總體特徵。

  相關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末,我國民營銀行總資産3381.4億元,同比增長85.22%,其中各項貸款餘額1444.17億元,增長76.38%。總計實現凈利潤19.67億元,是上年同期的2.09倍,資本利潤率和資産利潤率分別為5.06%、0.76%,同比分別提高0.3和0.0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民營銀行不良貸款率僅為0.53%,低於商業銀行平均水準1.22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24.25%,流動性比例98.17%,遠高於監管標準值。

  “目前,17家民營銀行業務定位都是圍繞著普惠金融發展方向,比如説普惠個存小貸品牌,還有網商銀行致力於服務小微和科創企業。”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博士後原曉惠表示,這與政策引導方向有關。

  同時,互聯網銀行也是當前民營銀行的一個重要定位方向,除了背靠騰訊和阿裏兩大互聯網巨頭的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新網銀行、蘇寧銀行、億聯銀行、中關村銀行同樣定位於此。

  不僅擁有強大股東資源,微眾和網商還分別定位於個人金融和小微企業,避免了同質化競爭。截至2017年底,微眾銀行的無擔保消費貸款業務“微粒貸”管理的貸款餘額逾1000億元,主動授信客戶超1.3億人,累計借款客戶超過1100萬人。而網商銀行依託阿裏生態體系開發了“網商貸”“旺農貸”等産品。截至2017年底,網商銀行資産規模超過了700億元,小微客戶數量為350萬。原曉惠預測,這兩家銀行或將有望繼續持續壯大,會成為民營銀行中的兩個龍頭。

  不過,民營銀行也面臨著種種因素的掣肘。依據所在地區的一個特點來專注于當地服務的“一行一店”模式,限制了其跨區經營,限制了其吸收存款,大部分負債依賴同業。“未來,除了吸收存款的壓力,如何實現多元化獲客,優化公司治理水準,減輕股東的干預以及對於股東資源的過度依賴,加強長期穩健經營能力,也是其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原曉惠表示。

  此外,原曉惠表示,今年以來,尚沒有一家民營銀行獲批籌建。隨著門檻的升高,民營銀行申辦將回歸理性。而與此同時,民營銀行也面臨著日益激烈的競爭。在普惠金融領域,除了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和農商行等各個量級的對手,民營銀行還面臨著小貸公司等非銀行機構的挑戰。

  “互金合作熱”方興未艾

  不僅是在民營銀行領域引發熱議,互聯網金融對於整個銀行業所帶來的業態改變,是有目共睹的。而徹底捅破這層窗戶紙,將銀行業的“互金熱”推向高潮的,恐怕還是去年工農中建四大行與京東、百度、騰訊和阿裡巴巴等互聯網四巨頭的聯姻。

  從這股合作熱背後,折射出的是銀行業態的改變。數據顯示,2017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櫃交易達2600.44億筆,同比增長46.33%;行業平均離櫃業務率為87.58%。與此同時,全年網上銀行交易達1171.72億筆,同比增長37.86%;而全年手機銀行交易達969.29億筆,同比增長103.42%。手機銀行個人客戶已達到了15.02億戶。

  時至今日,銀行業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已經步入了常態化。5月29日,光大集團和京東集團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升級了雙方在去年8月的戰略合作,在雲繳費、聯合貸款、聯合風控、理財銷售、信用卡發卡等領域合作基礎上,雙方合作將拓展至金融服務、科技創新、大健康産業、旅遊産業、商旅業務、整合行銷、電商物流以及醫藥零售、生態環保等更多領域。

  而在3月23日,京東金融宣佈與江蘇銀行、南京銀行、包商銀行在內的近30家商業銀行共同發起成立“商業銀行零售信貸聯盟”,併發布貫穿零售信貸業務全流程的産品“北斗七星”,旨在幫助中小銀行提升零售信貸效率。各類型的銀行業均已加入與互金的合作之中。

  除了中資銀行以外,外資銀行也開始向互聯網企業尋求合作,除了與浦發、光大和華夏在科技金融輸出方面達成合作以外,螞蟻金服也在近期與渣打銀行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助力提升其銀行專業服務。

  同時,從4月底至今還颳起了一陣銀行與互聯網企業聯手成立“實驗室”的浪潮。民生銀行與華為、江西銀行與騰訊、蘭州銀行與神州數碼融信軟體公司等均合作創建金融科技相關實驗室。

  不過,在銀行業與互聯網金融進入合作蜜月期的同時,也有表示擔心的聲音。某股份制銀行業人士向《金融時報》記者透露,在當前銀行與互金的合作當中,一些銀行機構並沒有認真思考自己的定位與能力,而只是為了趕上這股大潮而著急跨入這個領域,這對其未來的發展埋下隱患。

  金融科技催生新業態

  “任憑時代變遷,金融機構經營信用、定價風險、管理財富的核心地位沒變,支付、仲介、資産配置、效率與風控的基本功能沒變,但作為傳統銀行的從業者,我們日益感覺到金融業態正在迅速改變。”中國銀行副行長張青松在6月2日的2018中國金融創新論壇上表示,“‘獲客不易、活客更難’,這突出表現在傳統服務方式難以獲客,互聯網流量入口被瓜分,傳統銀行互聯網産品的同質化競爭非常嚴重。”

  面對“獲客不易、活客更難”的難題,銀行業已經不單單滿足於從互聯網企業等第三方公司所獲得的科技支持,轉而發展自己的金融科技子公司。

  “金融科技,金融在先。而BAT等互聯網公司則是科技金融,他們都是利用科技,試圖來做金融,範圍僅僅局限于支付、小額信貸消費等很窄的領域上。” 建行信息技術管理部總經理兼建信金融科技公司副董事長朱玉紅表示。4月18日,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掛牌成立,打響了國有大行設立科技子公司的第一槍。

  5與15日,民生銀行在京成立民生科技有限公司。至此,建行與民生加入了興業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的行列,銀行業已有6家金融科技公司。

  “目前工商銀行正在通過加快金融科技創新、組建網絡金融部、建立七大創新實驗室、加快實施e-ICBC 3.0戰略升級、啟動智慧銀行信息系統(ECOS)建設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加快金融科技落子佈局。”4月26日銀行業例會上,工行副行長王敬東披露了該行在金融科技建設上的最新進展。

  無獨有偶,科技也是光大銀行在6月8日的銀行業例會上所選擇的主題。“唯一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和顛覆銀行商業模式的只會是科技。”招商銀行行長田惠宇道出的銀行業態變化的重要趨勢,已經成為業內共識。

  “在新平臺、新經濟模式下,企業將朝著雲化、智慧化、數字化方向發展,而金融服務轉型的根源和未來的産品特徵都必須去滿足企業進化衍生的新需求,所有的新金融服務都要服務於實體經濟。未來,商業銀行新金融服務的發展方向是從線上銀行和直銷銀行逐漸發展為開放銀行的新金融模式。”民生銀行網絡金融部副總經理羅勇如此展望。(見習記者 陸宇航)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