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支付時代 商戶應成防範信息洩露重點

2018-08-29 08:50:58|來源:經濟參考報|編輯:許煬

  全球領先的數字支付技術公司Visa和新華社《經濟參考報》28日在北京聯合發佈《數字支付安全與隱私保護|中國大陸消費者態度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消費者在使用數字支付工具時最擔心的並非向支付機構提供個人信息,而是“被商戶洩露個人信息”以及“個人數據被轉移至第三方”。數字支付監管應側重於防範商戶洩露客戶信息;同時,金融機構和數字支付機構應加大力度,做好消費者教育溝通工作。

  據悉,《報告》在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的大力支持下,通過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的技術平臺,對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以及其他地區的24387名個人消費者進行了問卷調查。

  便利性是前提 安全性是根本

  調查發現,消費者使用數字支付工具的主要是為了方便地完成支付,但個人隱私保護和安全防範機制,是消費者會否選擇該種支付工具的決定性因素,商家的優惠促銷並不是決定因素。

  在選擇具體使用何種數字支付工具時,59.6%的受訪者選擇“便捷”作為首要考察因素。其次,分別有8.4%、10%和10.4%的受訪者會從“安全防範機制”“信賴支付企業的聲譽”和“健全的個人隱私及信息保護政策”的角度來考慮。只有6.4%和5.2%的受訪者會從“商家廣泛受理及促銷活動”和“周圍人士都在用”的角度來考察和比較。

  《報告》認為,成功的數字支付工具是便利性和安全性的結合,便利性是前提,安全性是根本,是影響消費者是否會使用數字支付方式的關鍵因素,也是影響整個數字支付産業信譽的關鍵。消費者對數字支付安全性和隱私保護有著同等高的期待和需要。

  Visa大中華區總裁于雪莉表示:“作為一家全球化的數字技術公司,‘安全’已經成為Visa企業文化的DNA。我們始終倡導‘負責任的創新’,即不斷在數字支付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之間尋找平衡。”

  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副總裁張明表示,“我們一直高度重視數字支付的安全性,也非常關注對客戶隱私的保護。為了順應新技術和新業務的發展,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搭建了雲平臺治理體系和自主可控的安全防護系統,組建獨立團隊,保護客戶端、合作夥伴和內部系統的安全,推動支付安全體系不斷完善。”

  非接觸支付最安全

  《報告》指出,消費者對潛在隱私洩露渠道的關注程度存在較大差異。對“被商戶洩露個人信息”這種隱私洩露方式非常擔心的消費者比例高達67%,對“將個人數據轉移到第三方”這種隱私洩露方式非常擔心的消費者比例達到62%。而僅有38%的消費者擔心“被支付機構獲取個人信息”可能導致隱私信息洩露,明顯低於前兩種方式。

  《報告》同時也發現,消費者作為非專業人士對金融機構和數字支付工具的認知,與真實情況存在一定的偏差,這反映出金融機構在消費者教育與溝通方面存在欠缺。金融機構應該就自身在保護消費者/持卡人隱私信息方面的投入與措施等方面,與消費者/持卡人保持有效溝通,並進一步做好相關教育工作。從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角度看,對數字支付的監管,應側重於防範商戶可能成為洩露客戶信息的渠道。

  值得關注的是,在消費者眼中,“通過銀行卡非接觸式支付”安全度最高(68%),其次是“二維碼支付”(67%)。而“基於設備終端的非接觸式支付”的安全性排在第三位(60%)。此外,調查顯示,在回答“常見的數據安全保障措施”時,消費者認為“收到實時交易信息”是最重要的安全措施。

  加強消費者教育必不可少

  《報告》認為,高支付環節安全水準和加強消費者個人隱私保護,不僅需要支付服務商採用更加先進的技術,開發産品與服務。同時,還應加強對消費者安全意識和隱私保護意識的教育,要針對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教育水準和收入群體的消費者提供具有針對性的金融産品和服務。

  《報告》還認為,由於罪犯分子的手段變得越來越高明,支付機構必須通過技術創新、加強合作和完善業務流程等多方面的努力創建多層次的安全機制,以確保總能走在犯罪分子的前面。

  Visa公司大中華區總裁于雪莉表示:“我們必須動員、教育消費者,幫助他們建立自我保護意識。每個人都在系統安全方面負有責任——其中包括消費者自己,消費者必須成為支付安全解決方案的有機組成部分。只有協同合作,才能維護數字支付産業的信譽,從而推動經濟與貿易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記者 李保金)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