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B端 騰訊金融謀換道

2018-10-10 10:04:22|來源:北京商報|編輯:許煬

  在騰訊傳統的王牌業務社交和遊戲表現疲軟之時,金融業務被推至前臺,並悄然謀變。近日,低調的“騰訊金融科技”品牌正式浮出水面,騰訊金融板塊業務也歷經了從支付到金融業務再到科技輸出的三次蝶變。有分析認為,騰訊金融業務正經歷從C端流量向B端轉道的關鍵期,並存在起步晚的劣勢。

  主業受困

  金融科技新品牌低調亮相

  騰訊股價10月8日收盤跌破300港元整數關口。今年以來, 騰訊股價已跌逾1/4,市值從年初最高峰至今已縮水近1.68萬億港元。從騰訊今年二季度財報來看,其作為主營業務的遊戲、社交産生疲軟乃至下滑趨勢;而近期又由於遊戲行業的強監管,其市值連續走弱。

  在此背景下,騰訊這艘巨輪已在調整航向。9月30日,騰訊官方宣佈,正式啟動新一輪整體戰略升級,將原有的七大事業群拆分重組,在保留四個的基礎上新增平臺與內容事業群和雲與智慧産業群。 對於此次騰訊歷史上第三次重大組織架構調整,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認為這將是騰訊邁向下一個20年的新起點,其認為“互聯網的下半場屬於産業互聯網”。

  北京商報記者從騰訊內部人士處了解到,包括基礎支付、金融應用在內的金融科技業務劃歸企業發展事業群。據該人士介紹,企業發展事業群是作為公司新業務孵化和新業態探索的平臺,負責推動包括基礎支付、金融應用在內的金融科技業務、廣告行銷服務等重要領域的發展和創新。

  在主營業務面臨僵局的同時,金融科技業務卻表現亮眼。根據二季度財報,騰訊“其他業務”(支付及雲服務)收入同比增長81%。麻袋研究院行業研究員蘇筱芮表示,未來,騰訊金融科技業務作為新的利潤增長突破點,在集團板塊中的地位將更顯舉足輕重,以實現其戰略擴張。

  事實上,早于騰訊集團的組織調整,騰訊金融業務已開始謀變。今年9月20日,騰訊QQ平臺推出了“QQ-AR掃人民幣”功能。在這款功能下方醒目的標注著共同發起方:“騰訊金融科技”、騰訊QQ、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低調的“騰訊金融科技”品牌開始正式浮出水面,有分析認為,這也預示著其未來將更多的突出“科技”這一核心推動力。

  對於此次新品牌亮相,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金融科技一詞已經火了兩年,騰訊此時將其金融業務更名為“金融科技”,與其説是前瞻性的戰略轉向,倒不如説是事後的戰略確認,即戰略重心調整在前、更名動作在後。股票價格是企業未來前景的折現,從這個角度看,事後更名並不具備提升公司市值的效果。        

  三次蝶變

  金融業務向科技能力輸出轉變

  事實上,早在13年前,“騰訊金融科技”從支付業務開始逐步成長。該板塊業務歷經三次蛻變進化:財付通—騰訊“FiT”—騰訊金融科技。在分析人士看來,騰訊金融業務一直低調示人。2015年9月,騰訊集團旗下互聯網支付與金融服務的綜合平臺才正式成立,英文全稱“Financial Technology”, 簡稱“FiT”。近來,騰訊旗下財付通小貸推出了信用卡代償産品“微樂分”。在微信的理財通頁面,一款名為“週轉”的小額信貸産品小範圍上線。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上述佈局都只是小範圍嘗試,不曾高調推廣。蘇筱芮分析,第一個階段的財付通,主要還是To C為主,財付通主要面向普通消費者,其增長動能主要來自於支付場景的運用。其所涉及行業也較為單一,主要是支付行業。第二個階段的騰訊FiT,則是以微信支付和QQ錢包兩大平臺為基礎,體現出“社交金融”的特質,其所涉行業領域有所拓展。前兩個階段還都依託于C端為主的平臺業務,而第三個階段,則是在前兩者成熟之後,開始將To B業務推至陣前:騰訊金融生態及騰訊安全。

  根據官網顯示,目前,騰訊金融業務條線包含4個部分:理財:騰訊理財通、騰訊微黃金;證券:騰訊微證券;支付:微信支付、QQ錢包、財付通;創新業務:手機充值、一生保、騰訊徵信、騰訊金融雲、騰訊區塊鏈、微信信用卡還款。

  對於騰訊金融業務的三次蝶變,薛洪言指出,這三個階段的發展邏輯非常清晰,先拿下支付市場,沉澱數據和用戶,具備了金融連接和擴展能力;再基於支付工具的優勢地位,順勢切入更多金融業務,連接更多金融場景,逐漸具備了金融開放平臺的雛形;最後則順應新的監管要求和行業發展大趨勢,聚焦于金融科技發展和賦能,在場景連接上從金融領域進入泛金融領域,謀取更大的業務拓展空間。

  在薛洪言看來,從階段性發展重心上看,第一個階段側重於支付本身,以覆蓋更多的支付場景為手段,以更高的支付市場份額為目標;第二個階段側重於從支付到金融的全鏈條打通,借助於支付的優勢地位,順勢完成對理財、消費金融等全産品線的佈局,並在自營業務中積累和迭代科技能力;第三個階段注重科技能力的輸出,強調開放性和連接性,走出生態圈的閉環,接受開放市場的競爭與挑戰。

  不過,在分析人士看來,金融業務站上騰訊“C位”還需要時間。薛洪言表示,騰訊的科技能力,以微信和QQ兩大社交場景下的數據沉澱、用戶基礎和應用場景為根基,騰訊金融科技,不過是其科技能力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仍屬於應用層面,側重於科技能力的場景連接和變現,有望取得與遊戲、廣告等業務同等的戰略地位,還不可能挑戰社交平臺對於騰訊的戰略重要性。

  謀局B端

  C端巨頭的換道挑戰

  騰訊金融業務佈局的另一大變化在於正謀求B端業務的發展。不過,有分析人士指出,在重心向B端轉向的航道上仍存挑戰。

  馬化騰在去年12月的員工大會上曾提到,“在管理方面,我們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內部的組織架構,現在的騰訊需要更多 To B的能力,要在組織架構上進行從內到外系統性的梳理”。

  向To B業務轉向是騰訊的整體戰略,金融業務也不例外。北京商報記者關注到,騰訊更強調打造金融開放平臺,謀求B端業務發展,官網顯示,騰訊FiT打造金融開放平臺,與銀行、基金、保險、證券等各行業200+金融機構進行合作。

  一直吃流量紅利的騰訊金融業務在轉向B端賽道的過程中阻礙不小。目前騰訊QQ月活賬戶7.086億,微信月活賬戶10.577億,積累了超過10億的用戶,以及20億設備的用戶數據。這些流量在金融領域的變現效果明顯。不過,有分析人士指出,騰訊一直沒有像阿裡巴巴、京東那樣將金融業務獨立分拆,是因為騰訊一直在低調地拿牌照,吃C端用戶紅利。在金融監管趨嚴,互金巨頭紛紛轉向B端賽道的背景下,騰訊稍慢一步,騰訊的大數據計算能力不如阿裏,謀求B端方面的發展對於騰訊而言,仍存挑戰。

  在薛洪言看來,B端用戶,又可細分為B2B企業和B2C企業,對於聚焦于為C端用戶提供服務的B端企業而言,騰訊的C端場景和用戶基礎天然具有吸引力,這是騰訊發展B端業務的相對優勢所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微信支付對B端支付商戶的拓展,走的其實是C端帶動B端的路子。此外,很多面向C端用戶的互聯網創業企業樂意接受騰訊的投資,看中的也是騰訊在C端的優勢資源和地位。相比之下,對於聚焦于為B端用戶提供服務的B端企業而言,騰訊的吸引力相對有限,很大程度上將考驗其底層技術實力和B端資源拓展能力。

  “確實,阿裏在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佈局較早,在國內市場佔有率方面,阿裏還是獨領風騷;而在國際業務佈局方面,阿裏已完成了全球化佈局。以數據中心為例,阿裏在迪拜、印度、馬來西亞、歐洲等十多個境外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數據中心,近幾年增幅規模位列全球前三。”蘇筱芮表示,面對早早佔領了市場、擁有強大實力的競爭對手,騰訊金融科技起步晚,其發展道路註定不平坦,但不代表其沒有發展契機。騰訊擁有QQ,微信這樣獨一無二的社交流量利器,其在遊戲領域的深耕比其他電商巨頭更擁有相關資源渠道,將其TO B業務接入已有生態圈,帶動各板塊協同發展,再後續圖謀業務的地域戰略擴張,或為其未來發展思路之一。

  易觀金融分析師王蓬博進一步分析稱,未來微信支付和小程式之間的配合將是騰訊一系列戰略的基礎,隨著場景鋪設的增加,金融體系的建設,在10億流量的支撐下,産品體系之間將成為一個正向的循環,流量帶來數據,支付帶來增值服務和用戶粘性,商家在嘗到盈利甜頭以後會逐漸對平臺形成依附,最終變現只會是時間問題。憑藉於此,騰訊或許終於能擺脫過度依賴遊戲賺錢的尷尬,加速和商業結合,切入原本沒有太多基因的線下商業。(北京商報記者 劉雙霞/文  高蕾/製表)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