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民企融資難金融科技大有可為

2018-11-19 13:52:27|來源:金融時報|編輯:許煬

  11月17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和金融城(CFCITY)聯合主辦的“2018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會”在北京召開。多位與會專家就目前金融科技如何在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上發揮作用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以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為例,CF40學術委員會主席、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表示,金融科技可以在解決民企融資難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著力四方面制度改革 緩解融資難融資貴

  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是世界性難題。黃益平認為,對金融機構來説,為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面臨兩大難題,其一是獲客難,其二是風控難。

  黃益平表示,近期,央行、財政部和銀保監會出臺了一系列舉措緩解了上述問題。在幫助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時,數字金融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中國的金融機構在解決民營企業融資獲客難、風控難方面已經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簡單的説即線下靠軟信息、線上靠大數據。實際上,最佳的模式可能是線上線下相結合。黃益平認為,監管部門應該積極支持市場化、服務民營企業、風險可控的金融創新。

  具體來看,黃益平認為,短期內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支持,即發放牌照、開放徵信系統以及解決遠程開戶的問題。長期來看,黃益平提出四方面制度改革:一是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需要放棄行政性思維,堅持市場化策略,包括利率市場化與市場化的風險定價;二是對個別企業,在特定時期,政府可以通過財政與政策性金融手段給予扶持,比如融資擔保以及貼息;三是中國的金融機構在解決民營企業融資獲客難、風控難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線下依靠軟信息,線上利用大數據;四是監管部門應該積極支持市場化、服務民營企業、風險可控的金融創新。

  對大型技術公司 金融業務監管應實時介入

  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隱藏著風險。CF40特邀成員、央行國際司司長朱雋表示,從長遠看,金融科技的發展如果不能得到適當引導,反而會導致降低效率、加劇不平等問題。

  “科技行業天生具有贏者通吃的屬性,更可能形成寡頭壟斷的行業局面,這反而不利於競爭,甚至導致行業的效率下降。同時,在大型科技公司確立壟斷地位的同時,財富會越來越集中于少數人或少數公司的手中,不平等現象日益突出,從而帶來潛在的社會和政策風險。”朱雋認為。

  而從微觀層面來看,大數據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或許沒有想像的那麼萬能。CF40成員、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舉例,一些客戶個人信息用於信用評估時,可能會影響信貸的公平性,諸如性別、地域、職業等指標可能對客戶的還款能力有解釋力,但根據這些指標進行放貸,會涉及到對某些人群的歧視。

  徐忠表示,金融科技的影響已經從支付、身份管理、徵信、信息安全等金融設施領域,深入到風險管理、金融資源配置等核心業務環節。與金融科技有關的運營風險、技術風險以及模型和演算法風險將在金融監管中越來越受到重視,需要平衡好創新和風險防範問題。

  對於大型技術公司和傳統金融機構不公平監管的影響,徐忠表示,大型技術公司涉足金融領域,一方面與其在平臺、技術、客戶和數據方面的優勢有關,另一方面也因為受到的監管比較寬鬆有關。在中小企業融資方面,大型技術公司可與金融機構形成比較好的互補關係。在支付、資産管理等領域,大型技術公司可能與金融機構形成一定競爭關係,並可能因為監管標準的不統一而享有不平等、不公平的競爭優勢。“對大型技術公司,金融業務監管應實時介入,以避免相關風險從小到不值得關注,演變到大而不能忽視。”徐忠強調。

  談及促進金融科技健康發展,徐忠表示,需要把握好四個方面的關係:一是科技創新很重要,但科技創新代表不了制度。在科技發展的過程中,還需要完善相關法律監管方面的制度。二要處理好創新與監管的關係。在當前金融科技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之下,金融監管需要考慮如何既促進創新又防範風險。三是在金融科技公司越來越多使用大數據的時候,處理好數據使用的效率與隱私保護的關係。四是針對金融科技的發展和金融風險的形式發展變化,監管要與時俱進。(記者 周琰)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