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衣食住行 金融科技重塑保險服務新生態

2018-12-26 16:32:26|來源:金融時報|編輯:許煬

  回望2018年,“科技賦能”成為金融行業的熱詞。

  這一年來,以大數據、生物識別、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技術日漸成熟,並加速向金融領域廣泛滲透,極大推動了金融服務的普惠性、便利性和高效性,金融科技已成為服務民生的一項重要手段。特別是保險科技在賦能傳統行業的同時打造出全新的商業生態體系,深刻影響著行業的發展,並成為我國保險業轉型升級的加速器。

  從今年1月30日,人保金服聯合58集團、易車集團、美國Solera集團共同發起設立的保險科技項目“愛保科技”正式上線,1月31日中國保險學會與金融壹賬通共同發起成立“保險智慧風控實驗室”,到螞蟻金服分別在5月和7月發佈的將圖像識別升級成視頻識別的定損寶2.0版本和縮短到“秒級”的首款全流程AI快賠誕生,再到眾安保險全資子公司眾安科技于8月上線的國內首個“商保智慧開放平臺”,能夠看出,無論是智慧風控技術、智慧定損技術、自動化理賠技術、智慧核保技術還是智慧開放平臺,科技正在為保險價值鏈的各個環節深度賦能,提升傳統保險供給的效率,滿足不斷增長與動態變化的保險需求。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指出,金融要回歸本源,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這一年來, “無科技不金融”已成為金融行業的共識。科技與金融的深度融合讓金融科技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科技賦能在擴大金融服務、提高金融效率方面也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賦能金融行業,更肩負著打造金融服務生態圈的重任。

  保險科技助推産業化升級

  2018年以來,各類資本持續涌入保險科技領域,加速佈局保險業務,除了持牌險企,還有保險仲介以及科技公司的踴躍加入,助推了産業鏈升級。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有15家持牌險企成立近50家科技子公司。除了持牌險企外,大型互聯網企業也紛紛加入“戰局”,以參股等方式持有保險牌照。

  2月24日,原保監會批復美團點評實際控制的重慶金誠互諾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獲得保險仲介機構牌照;7月24日,銀保監會批復同意安聯財産保險(中國)有限公司的增資方案,增資後北京京東參佰陸拾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持股30%。這意味著京東拿到了一張財險保險牌照;11月2日,京東宣佈獲中國銀保監會批准,安聯財産保險(中國)有限公司更名為京東安聯財産保險公司,這也是繼阿裏、騰訊後第三家互聯網巨頭拿到保險牌照。此外,百度、小米、美團、滴滴、今日頭條、新浪、唯品會也加速佈局保險業務。同樣值得關注的是,12月20日,香港保險業監管局向保泰人壽發出首張虛擬保險牌照。這家新型保險公司持有和使用全數碼分銷渠道,不涉及任何保險仲介。

  隨著産業鏈升級加速,防控互聯網保險業務風險也成為2018年監管層的主要著力點。1月17日,原保監會印發關於《打贏保險業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總體方案》的通知,提出關注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廣的、影響客戶信息安全的、互聯網借貸相關的各類新型保險業務風險和財險公司、人身險公司、保險仲介機構與第三方網絡平臺合作開展保險業務的風險隱患,要求採取有效措施匯總並評估各類互聯網保險業務風險以及非法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的風險。

  6月4日,銀保監會還發佈了《關於2017年度保險業償付能力監管工作情況的通報》,明確指出在發展互聯網保險領域,銀保監會將重點展開險企償付能力真實性核查工作,加大查處力度,對造假公司採取嚴厲措施;此外,互聯網保險産品在網絡平臺的銷售過程中,涉嫌未明確説明免責條款、未完整披露保險産品條款、宣傳內容不規範等問題,也作為2018年金融監管部門整治的險企風險問題之一。

  針對互聯網保險的具體監管和執法,也貫穿了防範風險和從嚴監管的要求。最引人關注的是今年11月,兩款“互聯網+互助”保險産品被監管約談,並被叫停。其中一家被叫停的原因是“涉嫌存在未按照規定使用經備案的保險條款和費率、銷售過程中存在誤導性宣傳、信息披露不充分等問題。”

  科技賦能服務“醫食住行”生態圈

  近年來,在金融領域“互聯網+”背景下形成的金融科技,對於金融服務的效率、模式以及金融消費者體驗帶來了全新的提升。在金融科技的推動下,普惠金融的發展正邁入新的發展階段,金融生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著改變。

  “平安的科技生態不是空中樓閣,我們通過創新科技深度賦能應用於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房産服務及智慧城市服務五大生態圈,圍繞客戶的醫食住行、生老病養等生活場景,實現與客戶全方位無縫接觸,並提供能滿足用戶需求的金融服務,從而擴展出更多的業務。”中國平安集團董秘兼品牌總監盛瑞生在近日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中國平安依託技術、人才、資金、場景、數據等方面的優勢,金融科技、醫療科技在賦能核心主業的過程中已經呈現突出的成效,起到了降本增效、強化風控、提升管理的作用。平安將持續推進“金融+科技”“金融+生態”戰略,進一步深化“一個客戶、一個賬戶、多種産品、一站式服務”的綜合金融經營模式,以客戶服務為導向。接下來將借助對過往多年的用戶大數據分析及年輕化、家庭綜合金融消費洞察,舉辦平安“1.08財神節”活動,對需求、産品、渠道、體驗進行全面深度融合,滿足客戶的全面需求、全方位體驗,以此作為改革開放40年的又一份獻禮。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底,中國平安的零售客戶達1.82億,五大生態圈産生的互聯網用戶則超過5億,佔2018年前9個月新增3340萬客戶的34.8%。獲得涵蓋金融、交通、醫療、教育和日常生活領域的海量數據已達到8.8億人口。截至目前,中國平安已擁有科技人才超23000人,匯聚頂尖科學家團隊超500人,科技專利申請數達6100余項,涵蓋智慧認知、人工智能、區塊鏈、雲技術等技術領域。截至6月30日,平安科技專利申請數量已累計達6121項。多項科技實力於全球領先,人臉識別精準度達到99.84%、1秒內聲紋識別精準度達到99.7%、微表情識別準確率高達96%。

  保險科技將全面轉向服務生態

  從“互聯網保險1.0”時代的渠道創新,到“互聯網保險3.0”時代的生態化發展,2018年,伴隨著消費者保障需求的不斷提升和監管政策的不斷收緊,保險公司紛紛奮力轉型,互聯網人身保險産品結構不斷優化,健康保障型産品成為了互聯網保險的“爆發窗口”。從産品設計、渠道融合、服務升級以及保險科技等方面入手,拓展保障型産品的發展空間,搶佔互聯網保險的“主跑道”。

  2018年,在壽險行業保費整體負增長的情況下,上市險企競相發力健康險,對行業穩定發展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成為行業發展亮點。銀保監會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壽險行業保費收入2.33萬億元,同比下降1.9%,而健康保險保費收入4714億元,同比增長22.7%。總體來看,互聯網人身保險的渠道結構仍舊呈現以第三方平臺為主、自建官網為輔的發展格局,但自建官網的發展態勢及增長速度迅猛,也不容小覷。

  近日,螞蟻金服副總裁、保險事業群總裁尹銘在分析當前保險與科技融合帶來行業顯著變化時表示,一是碎片化個性化的需求;二是智慧化推送;三是圖像識別。“2018年《我不是藥神》這部片子上映以後,支付寶上搜索‘健康險’上升了414%。健康險成為了今年各家險企的新賽道,跑步的姿態和姿勢也都有著不同變化。保險公司必須加快轉變發展理念,重視科技的影響與應用,積極採用新技術來滿足客戶更為個性化的保障需求。目前我們其中一款門診保險,只要上傳理賠發票,兩分鐘拍照上傳,1秒鐘審核通過,兩個小時賠款到賬。”尹銘談到。

  “2018年是商業健康險的爆發之年,我預判在2019年,保險科技將全面轉向服務生態,而不再僅僅是銷售。而服務將更關注保險理賠,很多的保單在手機端就能完成。”在尹銘看來,“做生態是非常有效的,沒有極致的體驗,沒有健康管理的生態,未來的健康險就沒有市場,沒有客戶。”(記者 肖揚)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