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保單量5年間增長18倍

2019-03-07 14:02:01|來源:證券日報|編輯:于明彤

      互聯網保險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接受,同時互聯網保險業已經進入新階段。

    近日,騰訊微保發佈的《2018年互聯網保險年度報告》顯示,互聯網保單量在5年間增長了18倍,約有75.2%的網民接受互聯網購險,包括微信、支付寶在內的支付渠道成為互聯網購險的首選。

    京東數字科技研究院院長孟昭莉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當前互聯網保險或者保險科技的發展正在進入一個‘由量轉質’的新階段。”

    互聯網保險

    火爆後歸於冷靜

    在當前的數字經濟時代,當傳統保險公司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手段,在産品、渠道和服務等方面持續創新的同時,也催生了眾多全新的保險組織形式和科技服務主體。2013年以來,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相互保險組織、保險科技服務公司相繼涌現,2018年科技巨頭、産業巨頭、外資險企以及一些類保險形態也加快步伐,紛紛入局。

    孟昭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活躍在互聯網保險市場的主要力量包括尋求創新的傳統保險機構、手握流量和數據的互聯網巨頭、同保險後服務緊密相關的産業巨頭、以眾安保險為代表的四家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三家相互保險公司、互聯網保險仲介創新機構以及眾多致力於保險科技服務創新的創業公司等七方力量。”

    從數據上也可以看出互聯網保險的火爆程度。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1年—2016年間,保費金額從最初的32億元增長71倍至2016年的2299億元,年均複合增速高達135%。與此同時,互聯網保險滲透率也一路走高,從2011年0.2%上升至2016年7.43%。

    不過,持續走高情況在2017年發生變化。據統計,2017年互聯網保險全年保費收入為1835億元,同比下滑20.2%。2018年上半年數據同比降幅有所收窄。孟昭莉認為,互聯網保險作為一種新興業態,經過了初期的快速增長必然重歸冷靜,這幾乎是每個行業發展的必然規律。

    她進一步表示,“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單從收入規模上看,行業規模有所收縮,但事實上,這種規模統計只能説明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技術作為一種渠道創新對保險行業的部分改進作用。在數字經濟時代,數字科技對保險的拉動作用更多的體現在其對保險産品設計、保險反欺詐以及保險後服務等各個環節的降本增效,從行業角度而言,這些都是很難被具體量化的。換句話説,當前互聯網保險或者保險科技的發展正在進入一個‘由量轉質’的新階段。”

    行業治理原則和發展邊界

    今年將進一步明晰

    儘管保費和滲透率呈現下滑態勢,但隨著保險保障功能的凸顯、保險科技的廣泛應用,使得行業風險防控能力持續增強。有業內人士認為,“從長遠看,將為互聯網保險創造更為有利的發展環境,進而激發行業的內在動力和活力,同時維護金融安全。”

    與此同時,保險嚴監管態勢也在持續。

    2015年,原中國保監會曾印發《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作為互聯網保險的基本依據,但根據原規定的施行期,該辦法已于2018年10月份到期失效。因此,2018年互聯網保險監管規範體系建設逐步提速。時至2018年9月30日,中國銀保監會印發《中國銀保監會關於繼續加強互聯網保險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表示正在加快《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的修訂工作,在新的規定出臺以前,原《暫行辦法》繼續有效。

    2019年互聯網保險業務將迎來《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的正式落地,行業治理原則、規則和行業發展的邊界都將進一步明晰。

    孟昭莉表示,“對於此次修訂,行業最為關注的兩大問題是:互聯網銷售的不受地域限制的險種範圍和互聯網保險專業仲介機構的經營區域。對這兩個問題的界定代表了互聯網保險的在創新和風險之間的平衡尺度——在互聯網與保險加速融合,全行業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如何做出選擇,將決定2019年整個保險行業監管的趨勢。”(記者 李冰)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