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理財陷阱套路了

2019-04-11 10:00:46|來源:經濟日報|編輯:于明彤

  陌生人主動加好友陪聊天,不僅傳授投資理財經驗,還聲稱某某投資産品門檻低、時間短,穩賺不賠……這種“好事”是真的嗎?請看本期主持人的解答。

  問:那些收益高到離譜的投資理財項目是真的嗎?

  主持人:凡是自稱超高收益、穩賺不賠的投資理財基本都是騙局。近日,警方破獲了一起通過虛擬投資平臺實施電信詐騙的案件,不僅受害人達到數百人,涉案金額更是超千萬元。據了解,其操作手法就是利用交友軟體,由陌生“美女”主動陪聊天解悶,再介紹自己“在投”的投資平臺給受害人。受害人在前幾次試投時,可能會略有收穫,但隨後再投入數額較大的資金時,就會虧損慘重。

  此前,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就在陸家嘴金融論壇上警示投資者説:“理財産品收益超過6%就要打問號了,超過8%就已經很危險了,超過10%,那就要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準備。”

  問:什麼才是正確的理財觀念?

  主持人:投資理財切忌盲目跟風,也不能隨意輕信他人,更不能過分追求高收益。在理財前,要多看多研究,正確認知理財行為所蘊含的風險。對於“天天返利”“保本保收益”“收益可達20%以上”等誘惑性信息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同時,在産品的挑選上,一定要選擇正規渠道的正規産品。

  對普通人來説,可以優先考慮銀行定期存款、貨幣式基金等低風險投資品種,也可以選擇一些低風險的銀行理財産品。

  問:最近銀行理財産品的變化較大,能介紹一些最新情況嗎?

  主持人:隨著《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産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和《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等監管文件陸續出臺,2018年被稱為資管元年。就銀行理財而言,簡單來説有三個主要變化,一是保本理財逐漸減少直至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二是凈值型銀行理財産品的數量和種類將不斷增加,從近日多家上市銀行發佈的2018年度業績報告中也可以看到,各家銀行都在積極推動銀行理財産品凈值化轉型;三是未來銀行理財的剛性兌付將不復存在。

  隨著監管的規範,銀行理財産品在轉型後將迎來更大的拓展空間,也勢必能為不同投資者提供更多的選擇。在銀行理財産品選擇上,投資者一定要通過銀行等正規途徑購買,在購買過程中,也要了解清楚産品信息,避免“飛單”或“虛假理財”。

  (本期主持人 錢箐旎)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