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求職平臺挖的這些“坑”

2019-08-15 08:44:49|來源:經濟日報|編輯:馮實

  原標題:四五萬元就能“內推”“保offer”? 小心求職平臺挖的這些“坑”

  “史上最難就業季”“錄取比例創新低”“裁員潮碰到招聘潮”……隨著秋招即將到來,一些線上求職仲介平臺一方面製造求職恐慌,一方面聲稱有招聘“內部資源”“綠色通道”,推出高價“內推”“保offer”等項目,收費從幾千元到數萬元不等。

  是否真如求職平臺所説,交了錢就可以保證錄取?“新華視點”記者進行了調查。

  “某某企業秋招啟動!我已入群領取專屬內推碼,提前一年拿全職offer!”看到朋友圈裏的信息,廣州應屆畢業生小王興奮不已。但掃碼入群後發現,想要獲得內推資格,要轉發上述文案到朋友圈。小王在朋友圈發文後被告知,簡歷可優先被企業查看,但有淘汰概率,想直通面試,要參加6000元到5萬元不等的線上求職培訓班才能被“內推”。

  其實,所謂的“內推”都附加著一紙高額培訓費用單。例如,求職平臺職業蛙稱,“4萬至6萬元的付費保offer項目有內推名額,可直通筆試或面試環節。”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平臺力推的名企實習、內部員工輔導、“保offer”套路滿滿。

  ——“名企實習”卻沒有經過企業認可。Synet求職平臺稱,其推出的STE(名企實踐項目)此前已與聯合利華、普華永道等企業開展合作,為求職者安排實習。該項目收費5500元,包括4周項目實習。但記者發現,求職仲介宣稱的實習只是“線上實習”,“導師”通過郵件、語音等形式溝通。

  ——號稱企業內部員工授課,但身份難辨。愛思益工作人員向記者提供了一份“超過900位全行業精英在職導師名單”:JaneTu,就職于阿裡巴巴集團天貓運營;DU,就職于騰訊産品經理……這份名單涵蓋互聯網、金融、地産等各行業,但均為化名。

  中山大學一名曾報過愛思益49800元“V計劃”的求職者告訴記者,簽合同時,平臺會列出不同梯度的四五十家企業名單,但大部分是招聘門檻低、招聘人數眾多的小企業。“只要拿到名單中任何一家企業的錄取名額,他們就會聲稱‘保offer’成功。”

  針對企業員工授課、與求職平臺內部合作等相關問題,記者向多家大型企業求證。屢屢出現在求職平臺名單中的騰訊公司表示,沒有與任何第三方求職機構開展任何形式的合作,不存在與線上求職平臺有付費內推的合作關係。一些企業負責人表示,就規範的大企業而言,但凡有第三方號稱“保錄取”基本都是假的。

  北京市天平(廣州)律師事務所律師歐衛安表示,求職平臺在未取得企業同意的情況下以“企業在職員工指導”“內推”為幌子招攬生意,屬於欺騙或者誤導消費者,涉嫌虛假宣傳,而“保錄取”則涉嫌合同欺詐,相關監管部門可以依法對其進行處罰。

  文/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胡林果

  (據新華社廣州8月14日電)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