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復蘇前景艱難

2020-07-20 09:35:56|來源:國際商報|責編:馮實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給全球貿易增長帶來了不小的壓力。然而,近來一些先行指標已顯現出一些回暖跡象。這是否意味著全球貿易正在跨過“寒冬”?

  4月初,世界貿易組織發佈的年度《全球貿易數據與展望》預測,受疫情影響,今年全球貿易將縮水13%-32%。6月下旬,世貿組織發佈《全球貿易數據與展望》更新版報告指出,雖然全球貨物貿易量第一季度同比下降3%,預計二季度還將出現大約18.5%的歷史性下滑,但得益於各國政府迅速應對,全年整體表現有望避免此前預期的最糟糕情況。

  出現回暖跡象

  1月5日-4月18日,承載大量國際航空貨物的全球商業航班數量同比下降了74%,到6月中旬上升58%;與5月份相比,6月份集裝箱港口吞吐量也出現了回升;此外,6月以來波羅的海幹散貨運價指數一路上行,6月26日更是報1749點,比月初上漲236%,再創今年以來的新高。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梁明對國際商報記者分析,從近期的一些先行指標看,全球貿易確實出現了一些回暖跡象,但從貿易數據來看,除中國外,深陷疫情泥沼的其他主要經濟體仍處於貿易萎縮階段,尚無明顯起色。

  數據顯示,中國外貿一季度同比下降6.4%,但二季度降幅已大幅收窄至0.2%,6月當月進口、出口增速為年內首次雙雙“轉正”。不過,從全球主要貿易國來看,2-5月,美國、日本以及韓國等月度出口逐月下降,且降幅明顯。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春頂對國際商報記者説,疫情的發生對全球貿易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全球貿易的真正回暖應是疫情出現拐點時,因此近期的回暖跡象不具可持續性,作出實質性回暖的判斷為時尚早。

  李春頂進一步分析,全球貿易相關數據出現回暖跡象的主要原因是各國在經濟貿易方面的應對和預防措施逐步落實,緩和了疫情對貿易的影響。一方面,雖然疫情全球蔓延形勢仍不斷升級,但多數國家為提振經濟已經開啟復工復産;另一方面,很多國家採取了寬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對經濟的政策刺激效應在逐步顯現。

  寄望疫情好轉

  世貿組織4月對全球貿易預測了兩種可能的前景,相對樂觀的判斷是世界商品貿易量在今年將收縮13%,相對悲觀的判斷是下降32%。更新版報告顯示,今年第三、四季度,只要全球貿易每季度保持2.5%的環比增速,全年貿易表現就能達到最樂觀的預期。世貿組織經濟學家認為,儘管今年全球貿易將大幅下降,但下降程度不太可能超過4月份預測的最壞情況。

  不過,李春頂還是認為,今年全球貿易預計難有起色,甚至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的全球貿易表現更差,負增長的形勢基本不會扭轉,但下半年的表現應該會好于上半年,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各國應對疫情經濟影響的經驗不斷積累將減少負面影響;二是隨著時間推移,下半年疫情的形勢應該會逐步好轉;三是各國經濟基本已經啟動,疫情之下經濟和生活正在恢復常態;四是各國的經濟刺激政策有利於貿易恢復。“影響今年全球貿易形勢最主要的因素是未來疫情的發展趨勢。”

  梁明也表示,今年全球貿易萎縮已基本成現實,較為樂觀的預計是下滑幅度可能好於世貿組織的樂觀估計。很多經濟體都在努力推進復工復産,恢復經濟活動,特別是中國外貿迎難而上,對全球貿易復蘇的貢獻非常重要。只要世界主要經濟體和主要貿易大國能穩住,全球貿易規模總體就能穩住。

  2021年全球貿易或將快速恢復,呈現明顯的復蘇態勢。就2021年全球貿易增長趨勢而言,世貿組織警告,第二波疫情暴發、經濟增長低於預期、各經濟體紛紛採取貿易限制措施等因素都會導致貿易增長低於預期。數據顯示,只有2021年全球貿易增幅達到約20%,才能重回疫前的增長軌道。(記者 李寧)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