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基礎研究提升科技競爭力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的科學家們如何理解科學家精神,如何弘揚科學家精神?11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請4位科學家代表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暢談新時代的科學家精神。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譽所長姚檀棟認為,科學家精神應該包含幾個層面:一是好奇心和理性質疑;二是科學證據、科學方法;三是堅持和忍耐;四是團隊與合作。此外,在科學道德層面,科學誠信是科學道德的底線,必須堅持誠實、公正、嚴謹。
“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科技創新提到了國家創新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地位,這種情況下,科學誠信就要在科學本質和科學道德的層面再提升,那就是家國情懷。”姚檀棟説。“從國際層面看,現在不管是信息科學、物質科學、生物科學,還是資環領域的環境科學,都已經到了技術突破的緊迫階段。”姚檀棟建議,在科技創新中重視多學科交叉,通過不同領域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結果和研究方法,推進社會重大科技創新問題的深化研究。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表示,科學家精神能夠鼓舞年輕一代,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愛國。在數學領域,華羅庚、陳景潤就是老一輩科學家中的典型代表,他們的事跡、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科學家。
“科技創新是現代化的一個核心推動力,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科技競爭力的真正源頭是基礎研究。”袁亞湘認為,基礎研究不是由功利心推動,一定要由好奇心驅動。希望做基礎研究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有好奇心,要培養興趣,真正去做原創性的東西。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霍守亮表示,作為一名新時代的環保科技工作者,弘揚科學家精神,第一要有家國情懷、心繫人民,第二要有勇於創新、刻苦攻關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第三要有團結協作的精神。霍守亮表示,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新時代,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只有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攻克污染治理的關鍵核心技術,才能走出一條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的道路。
北京大學教授、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副主任郭少軍表示,科學家精神非常重要,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他介紹説,自己讀博士時的導師,現在已經快90歲了,依然堅守在實驗室,“這樣一位導師一直激勵著我不斷努力”。“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年輕人不斷努力、不斷創新。我們要有為祖國的昌盛、民族的振興、人民的幸福甘於奉獻的精神,要有教書育人、敢為人先、勇於開拓的精神。面對現在這麼多具有挑戰性的科學難題和技術瓶頸,我們要大力創新,勇敢攻關,提升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郭少軍表示,希望科學家精神能夠植入到每個人心中,讓每個人都熱愛科研、熱衷創新,讓科學家精神成為社會風尚。(記者 佘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