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提高參與國際金融治理能力

2021-03-19 09:40:20|來源:國際商報|責編:鄭思雯

  中國正積極維護和完善多邊經濟治理機制,金融治理正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推動主要多邊金融機構深化治理改革,支持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新開發銀行更好發揮作用,提高參與國際金融治理能力。

  參與國際金融治理勢在必行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在五年規劃中,明確提出“推動主要多邊金融機構深化治理改革”“提高參與國際金融治理能力”等尚屬首次。“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的是“支持發展中國家平等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促進國際貨幣體系和國際金融監管改革”。這樣的變化更凸顯了多邊金融機構治理改革以及國際金融治理的重要性。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中國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不同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繫性和傳染性明顯增強,中國金融業開放和金融領域的風險防控有必要從全球金融治理著眼。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研究員吳振宇表示,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生成、蔓延的制度性因素未得到根本改善,現有國際貨幣和金融治理體系仍存四大弊端:一是國際貨幣和金融治理體系的主導國與全球利益一致性顯著降低。二是國際金融治理體系與全球經濟金融格局適配性降低。三是國際貨幣和金融治理體系扭曲風險分擔,轉嫁危機成本。四是現有國際貨幣和金融治理體系的不合理推升了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風險。

  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強調,推動主要多邊金融機構深化治理改革、支持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新開發銀行更好發揮作用,對全球開展貿易投資合作,包括“一帶一路”建設的資金融通等有著重要意義。當前,“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高貿易和投資的品質和效率,對資金的需求量巨大,現有國際金融機構的金融供給遠不能滿足需求,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對“一帶一路”建設中的資金融通發揮了重要保障作用。

  提升治理能力要內外兼修

  世界銀行集團、亞洲開發銀行、美洲開發銀行、非洲開發銀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歐洲投資銀行……二戰後,大量多邊金融機構登場,成為全球金融治理的重要主體。  

  張建平強調,從當前全球金融治理體系來看,發達國家投票權較大,發展中國家話語權不足。由於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發展階段、發展理念等方面存在差異,當前的多邊金融機構在支持發展中國家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效率較低。

  近年來,金磚銀行、亞投行等多邊金融機構應運而生,意味著代表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力量加速崛起。其中,亞投行是全球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自2016年運營以來,亞投行從57個創始成員發展到分佈在六大洲的103個會員,數量僅次於世界銀行,代表著全球人口的79%和全球GDP的65%。截至2020年年底,亞投行累計提供了220.2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

  提高參與國際金融治理能力首先要練好硬功夫。亞投行行長金立群説,亞投行始終秉承國際通行標準和規範來管理銀行,不僅借鑒了現有國際金融機構標準體系,而且不斷探索新的管理辦法,比如建立問責制、建立嚴格的內部審計系統等。

  吳振宇強調,從中期來看,中國防範金融風險要警惕全球金融與實體經濟分離引發的金融風險,重點防範新興市場金融風險;長期之計則是積極推動國際金融治理體系完善,提升全球金融治理與經濟格局的適配性。具體而言,中國要利用全球經濟金融格局調整的機遇,以周邊為重點,積極推動區域性經貿合作,加強區域性金融合作和治理,建立更加適合新興市場國家利益的新型國際金融治理體系。同時,中國要著力提升在現有國際金融治理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積極參與現行國際金融治理體系,持續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改革,爭取更大投票權和話語權,推動國際金融組織僱員和高管來源多元化。(記者 吳力)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