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創新包容金融市場 助推亞太地區經濟增長
由亞太金融論壇(APFF)、中國國際商會、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中國財政學會共同主辦的“2021年亞太金融論壇”10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本屆論壇以“共建創新包容的金融市場”為主題,與會人士認為,要堅持把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把握綠色發展、數字經濟等機遇,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實現亞太地區經濟金融的強勁、平衡、安全、可持續與包容增長。
亞太金融論壇是亞太經合組織(APEC)框架下的重要合作機制,2013年由APEC財政部長會議發起成立,是亞太經濟體金融領域公私對話與合作的重要平臺。與會人士普遍認為,2021年亞太金融論壇聚焦疫情衝擊下的經濟復蘇、綠色轉型、數字技術與金融發展等重要問題,具有突出的意義和價值。
中國財政學會常務副秘書長程北平代中國財政學會會長樓繼偉致辭時表示,本次會議是亞太金融論壇繼2014年會議後第二次在中國舉辦,並以“共建創新包容金融市場”為主題,這説明APEC工商諮詢理事會和亞太金融論壇認為建立亞太地區創新包容的金融市場,有利於推進亞太地區繼續成為全球最具活力和融合性的區域經濟體,有利於引導區域經濟合作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有利於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風險挑戰,優化區域資源配置,提升要素效率和活力,建設高水準亞太自由貿易區。
圍繞“共建創新包容的金融市場”這一主題,“數字”“綠色”“協同”等成為論壇上嘉賓討論的熱詞。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尚希指出,面對新經濟的新邏輯,關於貨幣、債務、通脹和杠桿率的風險判斷,需要轉換思路,即從傳統需求管理邏輯中的社會總供求平衡轉向公共風險的權衡。他指出,創新包容是做好風險權衡的最優手段。數字經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數字金融的發展將成為亞太金融市場的重要創新。
“新信息技術的出現為破解目前尚存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孫學工列舉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的例子稱,政府部門在公共信息方面具有優勢,利用政府部門的力量將信用信息、公用平臺信息進行處理,形成標準化、專業化的産品,並提供給銀行等金融機構,可為中小企業的普惠金融發展進一步提供支持。
除了數字金融,綠色金融也是金融創新包容發展的題中應有之意。與會人士認為,綠色金融是實現“碳中和”過程中資金的主要來源,可通過發揮好資源配置、風險管理和市場定價等方面的功能作用來推動實現“碳中和”目標。金融專業人士朱雲來指出,綠色金融發展需要系統的方法、系統的標準。
具體而言,經濟活動和碳排放活動等需要系統化觀測和數量化基礎,投資機構也需要了解綠色投資的理念和框架。
與會專家還指出,金融業必須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併發揮政策協同效應。中國光大集團副總經理王毅表示,跨週期調節中財政貨幣政策應進一步加強協調和合作,併發揮好各自的效力,只要盯著實體經濟的需求,遵循規律,切實服務實體企業的發展,就擁有不斷拓展的政策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與會人士形成共識,中國經驗對於推動亞太地區整體的經濟金融發展十分重要。亞太金融論壇主席、大和總研理事長、日本央行前副行長中曾宏致辭時表示,中國在數字化和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相比發達經濟體,中國的國情與(亞太)區域的其他一些發展中經濟體有著更多相同的特點。“發展中經濟體正在尋找加速數字化和可持續發展的可借鑒的政策或者改革措施。的確,他們可以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中學到很多東西。但是,作為政策和管理現代化的大型試驗場,中國經驗對於發展中國家解決他們今天面臨的類似挑戰,價值更大。”他説。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國際商會會長高燕表示,中國正在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同時完善收入分配結構,努力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金融服務將以服務人民生活,服務實體經濟為前提,不斷優化服務結構、提升服務品質、不斷暢通金融血脈,服務民生百業。“未來中國金融業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成長空間,希望各界積極參與金融業開放合作進程,共謀發展大計,共享合作果實。”她説。(張莫 向家瑩 汪子旭 羅逸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