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黑土

長春 江城 四平 遼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邊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

熱線:0431-81126178
郵箱:jilin@cri.cn

四平唱響精神扶貧主旋律

2018-08-17 09:11:07  |  來源:吉林日報  |  編輯:田東艷   |  責編:劉徵宇

  原題:“自信、自立、自強”——四平唱響精神扶貧主旋律

  四平唱響精神扶貧主旋律

梨樹縣舉辦“吉林巧姐”草編培訓班,讓貧困婦女掌握一技之長。周麗梅 攝

  四平唱響精神扶貧主旋律

雙遼市茂林鎮喜善村貧困戶劉立華的豬舍乾淨整潔。 王秀 攝

  四平唱響精神扶貧主旋律

伊通鎮西宋村貧困戶張子軍孵化的雞雛,馬上就能出售了。袁松年 攝

  四平唱響精神扶貧主旋律

鐵西區平西鄉任家村貧困戶劉洪斌和老伴兒翟玉珍,在自家菜園摘豇豆。王秀 攝

  吉林日報8月17日訊(記者崔維利 袁松年 王紀佳 王秀):在脫貧攻堅戰中,有一場戰役必須打贏,這就是“精神扶貧”;在“精神扶貧”戰役中,有一個制高點必須搶佔,這就是“自信、自立、自強”。

  近年來,四平市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志智雙扶,打造脫貧新引擎,增強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高亢的主旋律中,閃過一個又一個生動的畫面。

  有底氣的自信——

  由“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

  四平通過思想引領、載體推動、文化提振等措施和途徑,增強貧困群眾脫貧的信心,從“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

  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實施“精神扶貧”與“物質脫貧”同步推進,大力營造脫貧光榮的良好氛圍,教育引導貧困群眾破除等、靠、要思想,爭做有責任、有擔當、有追求的新型農民。

  實施“貧困村核心價值觀提升工程”,與市脫貧辦共同確定了30個貧困村,作為今年提升對象。分類研究制定了7個具體實施方案,包括設置核心價值觀公共宣傳欄和“好人榜”、打造核心價值觀主題文化墻、制定行之有效的村規民約、開展家風教育,引導貧困村的風氣向上向好。加強農村文化涵養,各縣(市)區貧困村公益演出已完成40場,公益電影播放已完成4100余場。積極推進全民閱讀活動,開展“送圖書到村屯活動”,贈送發放了4100張購書卡和3萬餘冊民生讀本。

  在基層廣泛開展新時代傳習所宣講活動。四平市委依託全市1588個新時代傳習所平臺陣地,緊扣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思想,廣泛宣傳中央和省、市關於扶貧開發、脫貧攻堅重要會議、重大決策部署、顯著成就和相應配套政策措施等內容。年初以來,先後組織開展了四平市法學法律工作者走進貧困村“新時代傳習所”開展送法進基層活動,已開展法律講座20余場。深入開展“千人萬場宣講十九大精神”活動,各級各類宣講團成員齊上陣,全方位、多角度、面對面深入開展脫貧攻堅理論闡釋、政策宣講,激發貧困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漁”既包括積極向上的觀念,也含有切實可行的路徑。思想引領,“引”的是自尊、自愛的意識和理念,“領”的是自信、自救的路徑和方法。

  雙遼市茂林鎮喜善村的劉立華,“多災多難”:父母身體不好,每年光吃藥就得近萬元;妻子腦出血,又花了3萬多元,還留下了後遺症,生活不能自理;孩子上了大學,每年學費、生活費也要一大筆錢……一家五口的生活重擔,都壓在了他一人身上。

  村支部書記李建慶和劉立華商量,可不可以試著養豬?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就得想法子賺錢啊!村裏幫忙籌措資金,劉立華的豬養起來了。母豬下了崽,村幹部都出面聯繫買家。村裏還幫助他家辦了醫保、學生助學貸款、信用貸款貼息等,省了不少錢。“2016年我就脫貧了,人只要精神不倒,日子再難都能熬出頭!靠養豬我把貸款還完了,女兒也順利畢業實習了。今年上半年,賣豬崽賣了1.6萬元,除了還債,還有了點兒積蓄。下一步,我要擴大規模,早日發家致富。”意氣風發的劉立華説。

  有底氣的自信,一定離不開“物質建構”,説白了就是脫貧的技能。四平市強化技能教育,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農業實用技術、職業技能培訓,激發出興業創業的內生動力。

  梨樹縣盯住“草編經濟”搞技能培訓,讓貧困婦女掌握一技之長。從今年初開始,共申請資金12萬元,先後在四棵樹鄉、蔡家鎮、小寬鎮、榆樹臺鎮舉辦了4期培訓班,培訓婦女300余人。7月12日,悶熱異常,技能培訓課卻沒受到影響。原來,梨樹縣別出心裁,將小寬鎮新風村的“吉林巧姐”草編培訓班,從屋裏搬到了屋外的樹蔭下,吸引了50多位正在納涼的村民。大夥七嘴八舌地議論説,政府送技術上門,再不學真就對不起了。新風村建檔立卡貧困婦女于淑珍,是聾啞人,丈夫又常年癱瘓在床。雖然溝通有障礙,但她肯用心,學成為一名草編巧姐,一年來從草編中獲利3000多元。

  “學習真的可以改變命運!”伊通滿族自治縣靠山鎮姜家村一屯貧困戶溫文軍的自信,就建立在學習上。溫文軍家耕地少,老母親常年臥病,哥哥智力障礙不能務工,弟弟腦癱不能自理,兩個女兒都在讀書,一家人的開銷全靠溫文軍夫妻種地硬撐,日子艱辛可想而知。

  這些年,溫文軍利用農閒時間,自學了摩托車和電動車維修、瓦工等技能,妻子也經鎮勞保所培訓,開始到周邊城市務工,做過服務員、洗碗工、物流搬運工……夫妻倆總是邊幹活邊學習,不斷積累經驗和技能。溫文軍在總結脫貧經驗時説:“技不壓身,技術就是金錢。這不,有了各種技能,就總有人找我幹這幹那。我還科學利用家裏的土地,種上各種農作物,遇到技術問題,就去問幫扶單位和包保責任人,回來一點一點照著做,收入也很可觀。”

  溫文軍家的日子慢慢有了起色。大女兒大學畢業後,和女婿在長春經營一家電商公司,時常能寄來錢款貼補家用。小女兒由於成績優異,對口升學已保送至省內高校就讀。教育女兒的成功經歷,更加堅定了溫文軍通過學習擺脫貧困的信心。

  榜樣的力量無窮。四平放大典型引領作用,把那些努力脫貧致富的貧困戶選樹起來,形成一批立得起、站得住、叫得響、推得開的先進典型,發揮輻射作用。

  “我叫劉偉,岫岩村五社村民。我發言的題目是《我脫貧我光榮》……”5月18日上午,在梨樹縣白山鄉政府的大會議室裏,正舉行脫貧戶表彰大會,劉偉代表鄉里的脫貧戶發言。

  劉偉,是2016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的,2017年末就脫貧了。脫貧速度這麼快、效率這麼高,是因為村裏的幫扶雙管齊下:村書記葉大學個人出資3萬元給他買了豬仔和飼料;鄉里讓他參加夜校學養豬技能。

  劉偉的發言在參會的貧困戶中引起一陣“騷動”,大家議論紛紛。

  除了劉偉,白山鄉還有13個“苦幹脫貧光榮戶”受到表彰。整個梨樹縣,一共有16個鄉鎮的166名脫貧戶獲獎,縣裏頒發了“我脫貧我光榮”的金色牌匾,每人還獎給一台品牌洗衣機。

  有作為的自立——

  由“背著走、扶著走”到“跟著走、自己走”

  “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曾是一些貧困戶的寫照。等靠要思想不破除,脫貧目標不可能實現。“破除”的要點,是由“背著走、扶著走”,逐漸向“跟著走、自己走”轉變。

  兩年來,全市舉辦大型專場招聘會37場,提供就業信息8000余條,提供職業指導1067人次,組織1145戶用工企業進行現場對接,提供創業項目47個,7140名貧困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的思路,部分得以實現。

  雙遼市遼南街工商村60歲的李玉財,因小兒麻痹被鑒定為肢體三級殘疾並患有腦梗,不能幹重體力活。兒子離婚後外出打工,多年不聯繫,老兩口與孫子相依為伴。

  李玉財有脫貧的意願,但一缺資金、二缺技術。“對這樣的貧困戶,就得‘扶著走’。”工商村村支部書記張權説。自2015年起,張權成了李玉財新的結對幫扶人。當年,張權幫李玉財貸款10萬餘元,用來修建大棚;2017年又幫他申請了2.9萬元的補貼,用於建標準化地窖;村裏還出資幫李玉財買磚蓋房子。現在,李玉財已經有了三棟溫室大棚和一個100立方米的蔬菜儲藏窖,雙遼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技術人員還經常來這裡做指導。去年,李玉財靠賣蔬菜和苗,賺了2萬多元,基本脫貧。因為技術過關,養苗用的時間短,他賣的苗很搶手,價格比別人高出一截。李玉財興奮地説:“今年我打算多養苗,爭取賺3萬元!”

  鐵東區葉赫滿族鎮英額堡村的林九江,是“跟著走、自己走”的典型。古稀之年的他依然精神矍鑠,在自家炕頭上講起了自己的“脫貧史”:“我這一輩子是包地、放羊、種瓜都幹過,可因為缺少技術、經驗不足,幹啥賠啥。2015年,我被村裏確定為貧困戶後,村裏出人教我學技術,現場做指導,四平市興大紡織有限公司還出資將我家的土坯房變成了兩室一廳的磚瓦房。有了技術和新房,我卯足勁兒幹,去年底就摘掉了貧困帽子。”

  來到林九江家的後院,高高的笤帚糜子隨風輕擺,豬舍雞圈規規矩矩地分置在院子兩側。林九江笑道:“我現在除了養雞和豬仔,家裏的地還種了笤帚糜子。去年我扎了1600把刷帚,可不怎麼好賣,駐村第一書記、四平市交通運輸局駐村工作隊隊長馬全就發動身邊同事親友、雷鋒團成員幫我賣,幾天就銷售一空,賣了3200元,加上賣豬仔的1.5萬元,賺了不少。今年馬書記説讓我把笤帚糜子扎成笤帚,這樣好賣些。我還打算下一步種些木耳。”

  有奔頭的自強——

  由“被動脫貧”到“自主脫貧”

  四平把“精神扶貧”作為突破口,堅持扶志、扶智相結合,營造出“想脫貧、能脫貧、會脫貧”的濃郁氛圍。“貧困戶的志氣一旦樹立起來,觀念更新了,致富的辦法和幹勁自然就有了。這方面,潛力是相當大的!”四平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説。

  “這次收的菜有三種,豇豆是220元、冬瓜和黃瓜是90元,一共310元,您收好!”四平宏寶萊飲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辦公室主任劉猛,拿著本子對74歲的貧困戶劉洪斌説道。

  劉洪斌和老伴兒翟玉珍是鐵西區平西鄉任家村人,對宏寶萊的工作人員到家裏收菜,已經習以為常。他們育有三兒一女,兩個兒子是聾啞人,劉洪斌有腦血栓,欠下了大筆的醫藥費。2015年,劉洪斌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負責包保劉洪斌家的鐵西區區委辦黨支部幫其辦理了低保戶,每年發放低保費1880元,並協調宏寶萊飲品有限公司食堂長期訂購劉洪斌家種植的蔬菜。劉洪斌説:“頭幾年真是挺難熬,感覺生活沒啥指望了。自從被確定為貧困戶,幫扶幹部三天兩頭就過來幫襯著。我的兩個聾啞兒子也在宏寶萊公司的幫助下找到了工作。去年,我們老兩口盡心盡力打點這3畝菜園子,品種多、品質好,一年賣菜收入2萬來元,也脫貧了。”

  伊通縣伊通鎮西宋村貧困戶張子軍,因天生小兒麻痹,肢體殘疾,喪失了部分勞動能力。但張子軍擅長孵化雞雛,他想依靠自己的特長,搞家庭孵化養殖。在縣、鎮扶貧辦與農村信用社的協調和西宋村黨支部的幫助下,張子軍的家庭孵化場出了三批雞雛,都被預訂一空。張子軍説,估計年收入能達到上萬元。

  伊通縣三道鄉前瓦村一組61歲的劉純因多年肝硬化、肝腹水喪失了勞動能力,老伴、兒媳都有病,全家僅兒子一人能正常幹活。2016年,劉純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後,包保幹部多次來到劉純家中,動員全家一起找路子、謀項目。這時,正趕上鎮政府附近的一家快餐店要出兌,劉純和家人商量後,東拼西湊,並在各級包保部門的協調幫助下,兌下了這家快餐店。劉純兒媳張麗影,雖身有殘疾,但卻是店裏的主心骨,每天忙裏忙外,收錢找零、下廚掌勺。劉純兒子劉新宇,為拓寬小店的經營種類,又在小店增添了麻辣燙、米線和炸串等美食項目,深得鎮上居民喜愛,小店因此客流不斷。

  營城子鎮打草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張喜全,向記者講述了他脫貧的心路歷程。張喜全今年62歲,和妻子都有慢性病,常年吃藥花錢不説,還都不能幹體力活,家裏的房子也是危房。2013年12月,張喜全被納入貧困戶,享受各項扶貧補貼。與很多人不一樣,“建檔立卡”了,張喜全夫妻倆沒怎麼興奮,反而有些不安:“我們這樣的情況,啥時候能擺脫貧困啊?這不是拖累政府嘛!”因為長期處於貧困中,夫妻倆沒了自信,怕辜負了好政策。

  轉變發生在2017年。鎮政府和打草村幫助張喜全蓋起了寬敞明亮的磚瓦房,張喜全和妻子住進新房,心裏頓時開朗起來,精氣神也足了。“國家扶貧政策真是好,我們這樣的家庭也能住上這樣的大房子,一定得好好幹一場,這樣才能心安。”

  為了讓張喜全脫貧,村裏也幫著出謀劃策:“村裏有四大項目,就是雞、豬、牛和榛子。養牛利潤大,但是成本高;養雞和豬的成本小點,最好還是養雞和豬。”最終,張喜全不僅養了雞和豬,還借款養了牛。他每天起早貪黑,地裏、家裏幹得熱火朝天,妻子也沒閒著,也在家幫著喂雞、喂豬。

  如今,張喜全家的庭院養殖有了規模,加上7畝地,年收入在2萬元以上。“脫貧主要還得靠自己。除了這些收入,只要一有空,我還會在附近鎮上打零工,可以賺點閒錢。”張喜全滿眼都是希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