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4年國務院將10月17日設立為“扶貧日”,在2018年“扶貧日”到來之際,國際在線吉林頻道推出系列報道,走近駐村“第一書記”,深入了解他們在農村扶貧第一線令人感動的事跡,展示他們在扶貧過程中的好經驗、好做法。
國際在線吉林頻道報道(劉蘇):“3年裏,張書記給我們三道村做了許多實事兒,改造危房修建水泥路,安裝太陽能路燈,建設村民辦事大廳,建設黨員多功能廳,投入30萬元給村民進行安全飲用水改造,資助村集體兩台水稻收割機,建設了水稻烘乾塔……”提起長春榆樹市于家鎮三道村駐村“第一書記”張紹偉,三道村的村書記翟萬列就滔滔不絕。
近日,國際在線吉林頻道採訪了翟萬列。翟萬列動情地講述了張紹偉到三道村任職後,村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張紹偉(右三)在危房改造現場指導工作。翟萬列 攝影
三道村位於長春榆樹市于家鎮,距長春240公里,與黑龍江省五常市直線距離2公里,因京哈高速單側封閉,往返長春和三道村一次需要510公里,是長春市在包保貧困村中距離最遠的村。張紹偉就在這個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張書記身體不好,冠心病、高血壓、痛風,但是為了做好駐村扶貧工作,平時吃住都在村部,經常雙休日都回不了家。”翟萬列激動地説,“有一次,張書記的父親患病,可他還堅持在村裏工作,照顧不上。去年年底,老人去世,張書記也只是在家料理後事一週後就回到村裏繼續開展扶貧工作。張書記為我們村付出太多太多了,三道村的村民都看在眼裏。”
翟萬列説,“張書記”到村裏之前,三道村經濟以農業為主,基礎薄弱,村民主要種植水稻、玉米,除蔬菜、豆類以外品種特別少,畜牧養殖發展落後,沒有成型的牧業小區,小部分農戶養豬、牛、羊等,但不成規模,其他經濟收入主要靠零星種養和外出務工。
“村民整體文化水準偏低,特別是青壯年文化水準低,缺乏技術,缺乏自力更生、勇於致富的精神,缺少發展依託,村民生産和生活條件差,資源開發利用率低,沒有形成規模合作經營,沒有競爭力。”翟萬列説,張紹偉到村任職後就開展走訪貧困戶工作,走訪中詳細了解貧困戶在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飲水安全、最低生活保障、基本養老保險、扶貧政策落實方面的實際情況,事後還詳細分析貧困戶致貧因素,制定貧困戶脫貧致富措施。
翟萬列介紹,張紹偉在確定了三道村脫貧摘帽的主攻方向是發展全村特色産業後,依靠三道村盛産優質水稻的特色産業優勢,引導貧困戶多承包地種水稻,同時通過國家相關扶持政策鼓勵藍河壩米業合作社收購全村水稻種植戶的水稻,提高種植水稻貧困戶的收入。
“駐村扶貧工作中,張書記自己常説,要帶著感情去扶貧,帶著任務去扶貧,帶著責任去扶貧,現在我們村有佔地2000平方米的水稻烘乾塔産業項目,收入和租金全部用於貧困戶分紅以增加收入。張書記協調資金480余萬元給村裏修屯屯通水泥路,現在村屯之間都通了水泥路,張書記説會繼續幫修路,並全部安裝太陽能路燈,提高三道村道路交通保障能力。”翟萬列自豪地説。
三道村新修的水泥路。翟萬列 拍攝
翟萬列介紹,在加強醫療保障能力方面,在張紹偉的幫助下,為村裏49戶貧困戶交納新農合醫療保險費,使三道村貧困戶醫療保障達到應保盡保;還為三道村加強村衛生室建設,建立了貧困戶健康檔案,幫助購置醫療設施設備,保證村衛生室正常使用,“2018年,張書記協調資金3萬元為村衛生室購置移動B超機,還為村衛生室進行了採暖改造。”
“張書記到村裏後,開展教育扶貧、智力扶貧、文化扶貧,幫助三道村48名貧困戶學生申請到53000元的助學補助,向村農家書屋贈送了價值5000元的最新農村科技書籍,幫助村裏協調資金16萬元建設1200平方米的村文化廣場,安裝了各類體育器材,張書記做的這些事,就是讓村民日子過得更舒坦,我們村裏人真的特別感謝張書記。”翟萬列笑著説。
經過張紹偉多方協調,三道村建設了文化廣場。翟萬列 拍攝
翟萬列説,2016年年初,張紹偉剛來到三道村任職時,村裏有貧困戶有201戶700人,經過工作,2016年年末,三道村實現脫貧155戶525人,到2017年12月,三道村確定貧困戶只剩下14戶37人。經過張紹偉3年來的工作,三道村已經退出貧困村系列。
對於翟萬列説的張紹偉幫助村民做的實事,國際在線吉林頻道也採訪了張紹偉本人。張紹偉説,自己雖然帶著感情和責任來扶貧,但感覺自己做得還遠遠不夠,下一步還計劃對三道村尚需改造的多戶危房進行改造;要想幫助村民“真脫貧,脫真貧”,還要在幫助村民提升幸福指數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