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至機場改擴建項目對舊路面進行銑刨
吉林日報4月10日訊(記者 趙赫 通訊員 張士鵬):3臺機械在河道裏轟隆作響,正在進行飲馬河大橋樁基施工;路面銑刨機徐徐前進,將銑刨下來的瀝青直接裝上運輸車;20余名工人在橋面上分工協作,進行橋梁拆除作業,施工安全警示標識、安全監督員隨處可見……早春時節,乍暖還寒,吉林至龍嘉機場改擴建項目(以下簡稱長吉改擴建項目)工地上一片繁忙景象。3月26日,記者來到備受關注的長吉改擴建項目一線,對該項目如何落實“三抓”、確保按時通車和施工安全進行了採訪。
搶先抓早
推動長吉項目早投産早達效
“我們按照省交通運輸廳關於‘三抓’的具體部署,搶先抓早,將所有準備工作往前提、往前搶,全線在3月7日就全面復工,較省交通運輸廳確定的復工日期提前了一個月有餘,以實現項目建設早投産、早達效。”長吉改擴建項目指揮部指揮長張翊翱指著正在進行樁基礎施工的飲馬河大橋對記者説。
3月26日上午,記者一行來到長吉改擴建項目三工區飲馬河大橋施工現場,此時河道裏的雪還沒有完全融化,兩名工作人員正在對大橋的標高進行測量,三台機械正在進行樁基礎施工,這裡早已是一片繁忙景象。
據張翊翱介紹,圍繞今年9月末通車的目標,指揮部提早開展徵地拆遷、人員進場和交通分流組織等各項前期準備工作,推動項目早復工。在徵地拆遷上,積極協調地方政府加大徵拆力度,目前,主線佔地界內徵拆工作基本完成,樺皮廠連接線徵地工作全部完成,建設用地組件已報至省自然資源廳。在人員進場上,于1月10日召開年度計劃工作會,制定了主要工程項目階段性工期節點計劃,要求施工單位早進場、早啟動。2月11日(正月初七)指揮部全員就位開展工作,2月12日施工單位主要管理人員返回工地,2月19日施工單位已全員到崗。
鋻於長吉改擴建項目半幅通車、半幅施工的特殊性,交通分流組織成為復工準備工作的重要一環。指揮部提早與交警部門溝通,所需的材料、標識標牌製作等在春節前就已經開始著手準備,封閉施工前已全部到位。2月13日指揮部召開封閉交通調流方案制定及各項工作落實會,按照交通組織規劃,3月3日,封閉長春至吉林方向道路,3月4日至7日期間,施工單位設置完成左幅逆向通行所需的交通標誌牌、隔離墩等設施。3月7日下午,左幅交通開放,正式封閉右幅,長吉改擴建項目全面復工。
劍指通車
高質高效加快項目建設
“剩餘工程量大、工序交織多,可以説長吉改擴建項目工期壓力非常大。我們會根據需要隨時加大投入,9月末通車的目標雷打不動。”中鐵十二局長吉改擴建項目總負責人宋權貴説。
在二工區的一座橋面上,記者看到,為了抵禦依舊寒冷的天氣,20余名工人身著棉衣、頭戴棉帽,包裹得非常嚴實,他們分工協作,正在進行橋面的拆除工作。據宋權貴介紹,2018年在幾乎沒有附屬工程施工的情況下,9月中旬完成了左幅施工,而今年房建、機電、交安等附屬設施工程將集中實施,工程量大,且受工序銜接順序限制,機電、交安等工程均要到建設後期方可實施,工期十分緊張,必須做好統籌規劃,科學合理安排,加快施工進度,避免銜接不暢、相互干擾造成窩工,也要為七八月雨季搶出時間。
至3月底,該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14.24億元,佔總投資的62%,並已完成左幅施工。
立體保障
安全、效益實現雙贏
長吉高速公路是連接長春和吉林的主要交通大動脈,是龍嘉國際機場的主要快速集運通道。在建設前,省交通運輸廳應吉林市政府需求,會同設計單位、交警部門進行了詳細論證和反復協商,最終確定半幅封閉施工半幅單向通行的交通組織方案,這也給施工安全和通行安全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我們針對半幅封閉施工、半幅通車運營的模式,建立了立體式的安全保障體系,做好了全方位的應對,力求實現安全和社會效益雙贏。”張翊翱説。在一工區,記者看到,除了W板外,通行運營側還增加了人工隔離帶,安全警示標識、減速帶和隔離墩在施工側頻頻可見,為通行安全和施工安全上了多道保險。
“長吉改擴建項目是在內側加寬,我們需要在中央分隔帶進行施工,交叉施工比較多,路政、公安執勤的車要通行,施工車輛、設備要通行,我們只能攤鋪了一半,還有一半作為便道使用,安全壓力實在是太大了。”一工區項目總工祝書波向記者介紹,長吉改擴建項目加大了在安全上的投入,將無人機引入了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對施工現場進行空中巡察輔助安全監管。施工管段路口設立門禁系統、購置智慧巡邏車、設立VR安全體驗館等措施都有效地為項目安全施工保駕護航。
在確保通行安全上,高速公路管理部門和公安部門採取超常規措施,加大路面警力投入,加大路面巡查的頻次和巡邏密度,在半幅施工、半幅通行的情況下,保障安全暢通。在重點節假日還派出警力定點值守,及時發現問題、疏導車輛。建設期間,也督促施工單位加強內部施工車輛的管理,規範行車秩序,儘量避免施工車輛和社會車輛的交叉混行。
乘著“三抓”行動的東風,長吉改擴建項目正向著9月末通車的目標全速前進,爭取早日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