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安縣誌願者清理邊溝淤泥
二道區胡家村新修的公廁
蓮花山度假區錢家村寬敞的道路
綠園區整潔的村莊
吉林日報7月24日訊:2019年6月起,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戰役在長春全面打響。平坦筆直的村路、村路兩旁的綠樹和路燈、整潔明亮的屋舍、房舍四週院墻上的漫畫、院門內外盛放的鮮花、便捷乾淨的水衝廁所、穿屯而過的清澈小溪……
好一幅鄉村美景圖。如今,這樣的鄉村美景正在長春大地上徐徐展開。
昔日泥濘的村路、漆黑的村屯、破舊的房舍、刺鼻的旱廁、隨處可見的垃圾和畜禽糞便……
如今,這樣的景象正在長春周邊村屯逐漸消失。
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農民過上舒適幸福的生活,這,就是長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的目標和成果。
這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體現。
這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本質要求。
這是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場硬仗。
這是推進長春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重要任務。
正如省委常委、長春市委書記王凱所言,必須打贏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這場首戰,全市各地選拔出一批“闖將”“幹將”“猛將”,真正以“朝受命、夕飲冰,晝無為、夜難寐”的精神狀態,全力以赴投入到整治工作中來。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僅是硬體設施的投資,更是一次內外兼修、因村制宜治理方式的變革,是一次傳統觀念的凈化,讓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麗生活這“三美”融合起來,由“一時美”變成“持久美”,讓美麗鄉村容顏永駐。
一年見成效——聚焦村屯清潔行動,大力推進農村垃圾清理、廁所改造、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讓村村戶戶乾淨起來。
兩年上水準——聚焦村屯綠化美化、街路硬化亮化,讓村村屯屯綠起來。
三年大變樣——聚焦美麗鄉村建設,鞏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推動農村由環境整潔向綠色生態、治理有效、鄉風文明、産業興旺轉變,讓村村屯屯美起來。
目標鎖定,藍圖繪就,號角吹起,戰鬥打響。垃圾、污水、旱廁一起治,村容、村貌、村風一起變,幹部、村民、志願者一起幹,真正讓村莊美起來,把廣大農村打造成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宜居鄉村。
千屯萬戶靚如畫,美麗鄉村入夢來。
老人們圍坐在樹蔭下嘮著家常、在廣場上扭起秧歌;孩子們在院子裏追逐嬉戲、在花叢裏捕蝴蝶;年青人在小溪旁悠閒漫步、在農家書屋裏埋頭閱讀……處處一派幸福祥和的歡樂場景。
這,得益於長春開展的農村環境集中整治行動。
一年見成效,戶戶乾淨!
兩年上水準,屯屯流翠!
三年大變樣,村村大美!
在長春,一場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的攻堅戰、持久戰,已經全面打響,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共同參與、群策群力,全市範圍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發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打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攻堅戰
走進德惠市米沙子鎮太平溝村,過去垃圾亂丟亂扔、柴草亂堆亂積、農具亂停亂放、污水亂潑亂倒、墻壁亂涂亂畫、廣告亂貼亂寫、畜禽亂撒亂跑、糞污隨地排放的現象,一去不返。太平溝村全面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村內溝塘廢物、畜禽養殖糞污等廢棄物,確保乾淨整潔,不留死角。
長春新區全面開展農村村莊清潔行動“百日會戰”,動員廣大農民群眾廣泛參與,解決農村人居環境“臟亂差”等突出問題。截至6月30日,全區清潔農村道路385條、農戶庭院2705處、溝塘河道16條;治理垃圾亂丟亂扔358處、柴草亂堆亂積276處、污水亂潑亂倒32處、糞污隨地排放85處。
在綠園區,建立了農村生活垃圾統收統運處理機制,推廣“戶分類、村收集、鎮管理、區統運、市處理”處理模式,設置垃圾移動箱站20座、垃圾池536個、人力垃圾收集車269輛,配備農村保潔員269名,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全覆蓋。
在長春農村環境集中整治行動中,治理農村生活垃圾是美化鄉村的第一步,全市上下圍繞建立健全生活垃圾的清運和處理模式,堅定信心打好這場戰役。
長春市突出清理農村生活垃圾,對農村道路、公共場所、房前屋後及庭院、衛生死角地帶和非正規垃圾堆放點進行重點整治;對村屯內溝塘進行垃圾打撈和河道清淤,禁止向河道內排放畜禽糞污、工業污水和傾倒農村生活垃圾、禁止河道內非法種植養殖;重點清理農業生産廢棄物,包括病死畜禽屍體、農業投入品包裝物、廢舊農膜、糞堆、柴草垛,同時推進農膜回收利用和地膜減量替代,推行化肥農藥使用減量增效,搞好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
同時,加快推出“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體系;推廣服務外包模式,吸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城市垃圾處理,提升處理品質。建立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分類處理機制、村莊保潔長效機制。落實村組幹部包保責任制,明確農戶門前包衛生、包花草樹木成活、包路面清掃等“三包”責任制。
打好農村改廁及糞污治理攻堅戰
在榆樹市,為了讓畜禽糞污不再成為鄉村換環境治理的“癰瘡”,每村設1個佔地面積不小于2000平方米的糞污堆漚發酵場,重點解決本村規模養殖戶以外的糞污處理,實現屯內無散落堆放的糞污,規範散養戶行為,並建設秸稈糞污堆漚場。同時,持續實施衛生廁所改造。
在九台區,農村新建住房都配套建設了戶用衛生廁所,旅遊景區、學校和衛生院等公共衛生廁所正在加快建設,區域內水源地、公路河流沿線、城市周邊和貧困村等重點部位整村推進農村戶用廁所改造。預計到2020年末,九台區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以上。
在農村環境集中整治行動中,長春堅定不移地打好農村改廁及糞污治理攻堅戰。
按照宜水則水、宜旱則旱原則,農村廁所改造時,長春市鼓勵城市周邊及有條件的地區優先選擇管網式水衝廁所模式和整村、整鄉進改廁工作,引導農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設戶用衛生廁所,規劃在300戶以上村莊建設公共廁所。不斷推進城鎮、農村、旅遊景區和公路沿線以及農村義務教育學校、衛生醫療機構公共衛生廁所建設。計劃到2020年,完成農村改廁27.5萬戶,城市近郊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以上。
長春同步實行農村廁所建設和改造與糞污處理設施建設,推進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建設,鼓勵畜禽養殖戶採取種植和養殖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對畜禽糞便、廢水及其他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
打好農村污水治理攻堅戰
住在二道區英俊鎮百姓們驚喜地發現,十幾年的“臭水泡”,不僅沒有異味了,還出現了小魚苗,成為百姓休閒的好去處出。英俊鎮將農村水環境治理納入河長制管理,全鎮統籌推進農村河道綜合治理,重點實施垃圾清理、旱廁拆除、違建治理、綠化美化、排污吐口整治等專項行動,累計清理河道垃圾3100余噸,主要河流實現了“四無四有”目標,全鎮水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在寬城區,為清理村莊水體,採取清河行動、控違拆違、水岸綠植、吐口治理等綜合措施恢復水生態,開展生活污水源頭減量和尾水回收利用,推進村莊水體清理。還將污水治理與全區黑臭水體治理緊密結合起來,高度關注、持續推進蘭家河等重點水體問題治理工作。加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努力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
在農村環境集中整治行動中,長春市進一步完善收集系統和運營機制,突出治理的“三個結合”,採用污染治理與資源利用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確保污水治理方式簡便、適用、有效,逐步消除農村黑臭水體。同時,還加快推動有條件的城鎮污水管網和服務向周邊村莊延伸覆蓋,以房前屋後河塘溝渠為重點,全面抓好清淤疏浚,採取綜合措施恢復水生態,將農村水環境治理納入河長制、湖長制管理,確保長制久清。
打好村容村貌提升攻堅戰
家家有樹,戶戶有花。在汽開區,開展了區鄉村三級幹部包村到戶參與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通過幹部逐戶走訪,村民普遍提高環境衛生和建設美麗家園的意識,積極主動在自家庭院房前屋後種植花草樹木,清理清運門口路面及周圍垃圾,村容村貌有了顯著提升。
進入7月,農安縣利用四週時間,整治農戶自家門前、房前屋後亂堆亂放、柴草垛、糞堆和建築垃圾,整治村內公共場所溝渠、坑塘及道路兩側公共區域的生活垃圾、農業廢棄物、非正規垃圾存放點和附挂物、懸挂物,整治村外道路及農田道路白色垃圾,移除樹木、電纜電線上的懸挂物,清理各類路障,整治重點部位私搭亂建、亂貼亂畫、違法佔地等,採取由表及裏、先易後難方式,逐步改善農業農村風貌。
為促成農村村容村貌有檔次、上臺階,長春市各地突出重點,強化措施,各項工作取得穩步發展,農村環境得到顯著提升。
長春開展鄉村建設專項規劃編制和村莊分類工作;圍繞“四好農村路”建設,實施“暢返不暢”改造工程2000公里,計劃在2020年,實現全市自然屯通硬化路率達到86.5%;
深入開展“全民共建綠美長春”活動,大規模開展村屯綠化,村屯道路兩側、農戶房前屋後基本實現綠化;創建“綠美村莊”“綠美庭院”,實施村屯亮化工程,有條件的村莊實現主要街道和公共活動場所夜晚有照明;農村環境治亂。從源頭上治理垃圾亂丟亂扔、污水亂潑亂倒、糞污亂排亂放、庭院內外私搭亂建等行為。
長春積極推進美麗鄉村示範創建,落實全省“百村引領、千村示範”工程,建設美麗鄉村示範帶;深入推進農村移風易俗,開展專項文明行動,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養。制定完善村規民約,樹立鄉村新風貌,構建鄉村治理新體系;堅持品質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産業、農産品加工業、
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農村電商等新産業新業態,推進綠色化、集約化、
園區化、品牌化。加快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發揮城市帶動作用,促進農村創業創新。加大政策扶持,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一把掃帚掃到底”,讓廣大農村“舊貌換新顏”。當下,長春市正調動各方力量積極行動,集中開展起農村人居環境四大攻堅戰,全市幹部也扛起實幹的大旗,幹好每件事、幹出精氣神、幹出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