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報8月13日訊(記者 閆虹瑾): 8月的松遼大地,碩果滿枝,風光遍野。乾淨的小院四季花開,寬敞的馬路兩邊鬱鬱蔥蔥,規範化的種養殖基地生機勃勃,標準的溫室大棚排列有序……美麗如畫的鄉村已破繭化蝶,廣袤田野正升騰起新的希望。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幾年來,吉林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方針,聚焦農業現代化目標,紮實推進現代農業三大體系建設,爭當農業現代化排頭兵,用實幹擔當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吉林華章!
建設現代農業産業體系——
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産業興旺是基礎。只有産業興旺,才能增強鄉村吸引力,促進各類生産要素向鄉村聚集,開拓農民增收新空間、新渠道。
近幾年,吉林省堅持品質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積極發展特色優勢産業和農産品加工業,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不斷提升農業綜合生産能力。
農産品加工業轉型升級。建立健全農産品精深加工和食品工業政策支持體系,推進農産品精深加工,發展食品加工業,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食品工業轉變,農産品加工業産值力爭同比增長5%以上。
園藝特産業長效發展,落實國家資金1.2147億元,補貼29623畝棚室。全省“大棚房”問題整治整改全面完成。截至目前,全省共排查出各類“大棚房”問題11344個,全部完成整治整改,退還耕地1425畝,按時保質完成“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行動。
休閒農業創新發展。深入開展休閒農業示範創建活動。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休閒農業示範縣、美麗休閒鄉村和星級示範企業。組建全省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産業發展聯盟,聚集資本、技術、人才、政策等要素資源,打通資源交流、共享、合作的渠道,實現合力發展,探索建立全省休閒農業産品供需對接服務APP平臺。
生態漁業穩定生産。組織開展“中國漁政亮劍2019”系列專項執法行動,提升漁政管理能力。截至5月底,全省完成水産品産量3.86萬噸,實現穩定生産。
農産品品牌培育力度持續加大。重點培育吉林玉米、雜糧雜豆、人參、食用菌等“吉字號”品牌,利用東北三省一區貧困縣(市、旗)農産品産銷對接大會暨全國百戶農業企業進吉林活動、長春農博會、西安推介會、中國農交會和第三屆吉林優質特色農産品浙江展銷宣傳周活動等5場展洽活動平臺,全方位開展農産品産銷對接。
構建現代農業生産體系——
推進鄉村振興,多舉措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不斷夯實農業生産基礎。
糧食産能穩中向好。2019年,全省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8606.9萬畝,其中玉米6173.6萬畝,水稻1257萬畝,大豆466.7萬畝,糧食生産能力保持穩定。目前,全省玉米平均出苗率達到94%,比去年高7個百分點。
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轉型升級。142個項目建設工作已全面展開。350萬畝高標準農田和75萬畝高效節水灌溉設備正在建設中。
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吉林省加強種子科研和生産基地建設,加快發展“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在省農業科技示範園展示種植玉米、高粱、穀子新品種177個,審定主要農作物新品種146個。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1010萬畝,測土配方施肥手機信息服務實現糧食主産縣全覆蓋。
農業信息化加快發展。全面實施國家信息進村入戶整省推進示範工程,省級信息進村入戶管理和服務平臺開發完成並上線試運行,累計提供公益服務98909人次,便民服務123420人次,電商服務60482人次,培訓體驗服務155603人次。12316綜合服務平臺服務熱線電話撥打近17萬人次。
搭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推進鄉村振興,適度發展規模經營,順應農業經濟規律,完善提升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推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健康有序發展。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持續推進。吉林省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1231”工程,今年將累計74人赴韓國、法國、日本和德國培訓。2018-2019年度冬春農業科技培訓共舉辦各類培訓班13409期,培訓農業經營主體、農業大戶、基層技術人員及農民等各類人員共114.42萬人,比2017-2018年度增加近10萬人。
土地流轉服務有序建設。開發土地流轉統計軟體,加強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廣土地託管、土地入股、代耕代種等主導模式。完善土地承包糾紛調處體系建設,構建鄉村調解、縣市仲裁、司法保障的糾紛調處格局。
農業龍頭企業不斷壯大。吉林省啟動實施投資3000萬元以上農業産業化重點項目工作,開展多種形式對接活動,為企業搭建發展平臺,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合發展。截至6月末,全省啟動新建、續建、擴建重點項目100個以上,完成投資20億元以上。
農業交流合作穩步擴大。吉林省組織開展東北三省一區貧困縣(市、旗)農産品産銷對接大會暨全國百戶農業企業進吉林活動,助力貧困縣脫貧攻堅與鄉村産業振興。推進“一帶一路”農業産能合作,穩步推進農業對外合作“兩區”建設。截至目前,中俄農業合作示範區累計投資3.05億元,利用俄農業用地1.8萬公頃,已完成基礎設施建設。
創建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堅持綠色導向,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水準。
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陸續展開。截至目前,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1490萬畝,免費為50萬農戶提供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指導服務,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入戶率達到90%以上。
新技術新模式深化創新。吉林省成立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科技專家隊伍、技術推廣隊伍和機械化作業隊伍,指導農業科技創新和集成推廣應用,確保實現推廣農作物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1000萬畝,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300萬畝,稻漁綜合種養70萬畝,機械深松整地1460萬畝。
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紮實推進。吉林省研究制定省級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開展保護性耕作、秸稈還田、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農膜回收等綜合治理,探索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路徑和推廣模式。
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持續深化。加快追溯平臺推廣應用,加強標準體系建設,組織開展農産品品質安全監測,抽檢1086個樣品,總體合格率為98.4%。
如今,隨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全面鋪開,行走在全省廣大農村,隨處可見美麗庭院、乾淨人家、環境優美、整潔衛生,隨處可聽兒童嬉笑打鬧,老年人閒嘮家常……多年來,吉林人對家鄉的美好憧憬,現正悄然變為現實,美麗如畫的鄉村已破繭化蝶。
對農村環境“洗臉”,對産業發展“洗牌”,投入“真金白銀”,留住“形”、守住“魂”,美麗鄉村的“樣板”正在吉林大地徐徐鋪展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