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黑土

長春 江城 四平 遼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邊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

熱線:0431-81126178
郵箱:jilin@cri.cn

白山市“一谷一城”建設:讓大地豐收 讓百姓微笑

2019-09-20 09:48:10  |  來源:吉林日報  |  編輯:田東艷   |  責編:劉徵宇

  原題:白山市實行“一谷一城”建設——讓大地豐收 讓百姓微笑

白山市“一谷一城”建設:讓大地豐收 讓百姓微笑

  渾江區以農業綠色發展引領鄉村生態振興,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農業發展新格局,為實現全區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圖為三道溝鎮二道溝村五味子喜獲豐收。

白山市“一谷一城”建設:讓大地豐收 讓百姓微笑

  臨江市以建設中國綠色有機谷·長白山森林食藥城為契機,積極引導各行政村發展鄉村特色生態效益型經濟。圖為花山鎮青溝子村養植戶在祥瑞鮮桃園採摘鮮桃。

白山市“一谷一城”建設:讓大地豐收 讓百姓微笑

  近日,撫松縣舉辦了第十四屆“參王”大賽,來自東崗鎮的種參大戶 楊國良帶來的16年 參齡、重2850克園參獲得“園參王”稱號。

白山市“一谷一城”建設:讓大地豐收 讓百姓微笑

  江源區石人鎮榮斌村村委會主任李廣先從內蒙古赤峰引進沙棘果苗木,帶動本村栽培沙棘果樹700余畝,目前,全鎮已發展沙棘果樹面積1700余畝。

白山市“一谷一城”建設:讓大地豐收 讓百姓微笑

  長白縣立足本縣實際,著力打造人參、道地藥材、食用菌産業帶,形成立體、多元、複合的産業空間佈局。圖為長白林豐菌業公司桑黃培植基地。

白山市“一谷一城”建設:讓大地豐收 讓百姓微笑

  臨江市天湖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利用豐富的耕地及林下資源,開展多种經營,建設立體致富基地,年産黑山豬上千頭,年收入近百萬元。

白山市“一谷一城”建設:讓大地豐收 讓百姓微笑

  撫松縣抽水鄉積極調整産業結構,加大農業綠色轉型發展,鼓勵農民由種植糧食作物向其他特色經濟作物轉變。截至目前,全鄉共種植藍莓、樹莓、獼猴桃500畝,遼藁本、黃精、北蒼術、枸杞等中藥材500畝,薰衣草、玫瑰300畝,灰蘇、紫蘇1000畝,縮減玉米種植面積7900畝,提高農民收入。

白山市“一谷一城”建設:讓大地豐收 讓百姓微笑

  靖宇縣三道湖鎮繼紅村打造建設了1000多畝的田園綜合體中藥材花海項目,項目的實施讓11戶貧困戶參與土地流轉,讓多人參加田間勞動和管理,切實增加了貧困戶和村民的收入。攝影:記者 李廣友

  吉林日報9月20日訊(記者 王春寶 洪銘潞):九月的白山,層林初染,碩果飄香。行走於此,田野、鄉村、山林,都沉浸在一片豐收喜悅之中。

  這喜悅,是春天時播撒下的希望,經過夏日的耕耘與孕育,金秋豐碩的果實見證著白山推進“綠色農業革命”的步伐;

  這喜悅,隨同白山10.5萬畝新增特色經濟作物蓬勃發展而精彩綻放;

  這喜悅,彰顯出白山建設“中國綠色有機谷長白山森林食藥城”的初步成效。

  地處長白山腹地的白山市,森林覆蓋率高達84.1%,居全國地級城市之首。參、蛙、菌、藥、菜、牧、果、蜂、漁等特色資源得天獨厚,不僅為發展綠色農業提供了天然理想場所,更賦予白山人民盡最大可能保護這個天然寶庫,讓其福澤後代的歷史重任。

  今年年初,白山市出臺《關於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轉型振興,建設中國綠色有機谷·長白山森林食藥城的實施意見》。實施農藥化肥雙減半、“退糧進特”和玉米大豆“一增一減”、向規模化集約化要效益、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等具體舉措,積極構建“綠水青山”“冰天雪地”和“金山銀山”之間的通道,推動白山綠色轉型全面振興高品質發展。

  白山市實行的“一谷一城”建設,既能夠彰顯放大生態這一白山最寶貴的財富、最突出的優勢、最亮眼的品牌,也為全國構建空間優化、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穩定的綠色農業體系提供有力參考,為保護長白山這一立體資源寶庫作出白山貢獻。

  春種秋收、春華秋實,秋季意味著成熟與豐收。如今,在這片黑土地上,沃野生金,處處都是豐收景象:

  臨江市花山鎮青溝子村的祥瑞鮮桃園內,鮮果香甜可口,往來遊人如織,盛情採摘;

  江源區石人鎮榮斌村的沙棘園裏,黃橙橙的沙棘果挂滿枝頭,農戶們喜笑顏開;

  靖宇縣花園口鎮花園村的葡萄藤上,一串串“紅寶石”“紫瑪瑙”掩映在藤葉之間,葡萄芳香四溢;

  渾江區三道溝鎮二道溝村的五味子種植園裏,農戶們正忙著採摘豐收的果實,小小五味子成了該村致富的“金果子”;

  ……

  極目白山沃野,建設中國綠色有機谷·長白山森林食藥城成效初顯,“綠色”“有機”已經變為白山廣大農民的“集體思維”,“建設中國綠色有機谷·長白山森林食藥城”也已化為上下一致的“整體行動”,而那種在發展特色農業中“做大做強”的勁頭,昭示著白山綠色生態畫卷一定會被描繪得更加壯麗、恢弘。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