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吉林網11月4日訊(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曹逸群):從“煤城”到“新城”。近年來,遼源市工礦商貿行業可謂門類齊全,涵蓋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金屬冶煉、民爆等多個高危行業領域,安全監管任務也隨之繁重起來。面對艱巨的監管任務,遼源市安全生産形勢始終保持持續向好的健康態勢,連續10年獲得省政府安全生産目標責任制考核一等獎。
行業監管到位 安全責任層層落實
走進遼源市公共汽車公司,保養維修廠裏幾名工人正在為公交車做“體檢”,拆卸輪胎、檢修車輛,深秋的氣溫偏低,但工人們卻忙得滿頭大汗。
廠長孫文革説:“車輛安全了,群眾出行才安全。在這裡,安全制度和標語隨處可見,我們也會按照制度加強檢查,確保開出去的每一輛車都是安全的。”
為了全面落實安全生産標準化及“五個一工程”建設,遼源市公共汽車公司加強安全生産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全面夯實公交運營安全管理基礎,不斷增強安全管控能力和應急保障能力,使公司安全生産形勢逐年平穩好轉。
“我們把著方向盤,更是把著乘客的安全,只有按照嚴格的操作流程行駛,才能確保把乘客安全地送到每一站。”有著5年駕齡的1路公交車司機范宇嚴肅地説。
遼源市交通運輸局已經連續7年在全市安全生産目標責任制考核中獲得一等獎,為此,局長王岩強調:“安全生産永遠在路上,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我們將牢固樹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把安全生産工作抓牢、抓實,為不斷改善民生、加快推動遼源高品質轉型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企業落實到位 警鐘長鳴時時自檢
“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車間檢查,看看消防設施的情況,尤其對工人操作規範的檢查是重中之重!”省東北襪業園織襪有限公司安全員張銳告訴記者。
作為安全生産責任落實的主體,東北襪業園在這方面沒少下功夫。
“園區每棟樓都設有安全員,我們將400多家企業分為5個區域,實行3級網格化管理,做到安全生産無死角……”東北襪業園安全部部長郝冠偉説。
壓力層層傳導,責任落實到人。
遼源市通過結合實際細化了企業主體責任,每年都會與縣區、部門、重點中省直企業簽訂安全生産目標責任狀和承諾書。綜合運用行政執法、掛牌督辦、問責約談、“黑名單”管理等手段,督促企業建立完善的安全生産責任制度。
作為國家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吉林金翼蛋品有限公司是國內首家“出口食品農産品品質安全示範基地”。
“我們就是要不惜一切代價保證生産安全!”公司副總經理吳長林的話擲地有聲。
安全生産重在落實,這是企業發展的基本保證,也是科學有效地規避和控制風險、避免發生重大事故的有效途徑。
“管”“服”結合到位,優化服務監管不“打折”
今年機構改革後,遼源市18個市直部門在“三定”方案中進一步明確了安全生産監督管理職責,從而強化了行業管理部門安全生産責任的落實。
遼源市委組織部、原市安監局和市政府法制辦聯合舉辦執法人員培訓班,對20家行業管理部門分管安全生産的領導、安監科幹部等80余人進行了安全生産執法人員法制培訓,並組織行政執法資格考試,考試合格者向省法制辦申請辦理執法證,把“管行業必須管安全”落到實處,確保行管部門在安全生産工作上履職盡責。
在此基礎上,在全市開展了執法“利劍”行動,僅3個月就收到顯著成效:責令停産整頓企業28家,查封企業27家,扣押14起,停供非煤礦山企業民用爆炸物品6戶,吊銷證照1家。分別約談基層政府7次、行業管理部門及其下屬單位54次、企業521戶次。通過強化執法處罰和責任追究,樹立執法權威,有效推動了安全生産監管工作向重點行業領域延伸、向基層監管“末梢兒”延伸。
“安全生産不僅需要管,還得做好服務。”遼源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姜俊説。
伴隨著全省軟環境建設的不斷升級,遼源市應急管理局在服務方面也悄然發生著轉變,由過去強勢執法檢查改為定期組織行業專家深入企業一線幫助查找隱患,主動服務變成工作常態,全市隱患整改率明顯提升。
在遼源市政務服務大廳6樓綜合窗口,應急管理局將19項公共服務事項通過流程再造,審批環節減少37個、申請材料減少22項、辦理時限減少143個工作日,率先實現“網上審批、零跑動、上門服務”的公共服務事項改革。同時,將行政審批“放管服”改革與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緊密結合起來,近期擬將14項高頻服務事項下放至縣(區),進一步簡政放權、服企便民。
在做好行業監管和責任落實基礎上,遼源市安全生産工作“管”“服”的有機結合,推動了全市安全生産形勢持續向好,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