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進的教育理念、最豐富的課程資源、最優質的一體化教育體系、最廣闊的學術交流平臺……近年來,旅順新城區教育變得優秀與卓越、智慧與開放,備受社會關注、百姓青睞,這一切得益於旅順口區加速實施高品質教育戰略佈局。旅順口區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按照“對標國家最高標準教育、打造最好水準學校、培養最優素質人才”這一目標,傾力打造宜居、宜教、宜學、宜樂的現代化教育之城。 旅順新城區現有省級示範性高中、九年一貫制學校、中小學各一所,中心小學下轄分校三所,學生4100余人。2019年,區委區政府加速對標前沿,通過辦名校共建學校、駐旅高校附屬學校,實施集團化辦學,引進北京名校長、特級教師等途徑全力推進新城區教育品牌的提升。截至目前,已為旅順新城區引進了北京市十一學校、大連市第二十四中學、大連市第九中學、中山區東港第一小學等眾多名校資源,全力構建最優質的幼小初高一體化教育體系,讓區域學生足不出戶便可享受到北京最先進的教育理念、主城區最優質的教育資源,讓老師與最先進的理念對接、最先進的實踐學習、最先進的教師互動,快速提升教育理念和專業素養,把學校打造成全市乃至全國的樣板學校,帶動旅順教育向高水準、高標準、高品質方向發展。
引進智慧雲平臺 解鎖教育奮進密碼
旅順口區委、區政府多方爭取,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于4月29日向旅順口區捐贈了86個學校雲服務平臺。通過雲平臺,為旅順中學架起了與大連市第24中學實時對接的“空中課堂”,促進了旅順中學與大連市第二十四中線上線下課堂教學觀摩、高考試卷分析、教學資源分享、辦學理念探究等各項工作的展開,實現了優質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高考成績的顯著提升,為旅順中學踐行“學校必須致力於設計具有打開人生經驗、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和‘留白’特點的課程,建設善於理清德育和智慧、讀書和健身、科學和藝術、班級和社團、成績和成長關係的校園文化”的辦學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與此同時,全區小學、初中、高中各學校間“空中課堂”的對接也在逐步推行中,優秀師資、教育資源、教育數據以及信息的安全有效共享,標誌著旅順教育智慧化、信息化全新時代的到來,為加快推動教育理念創新和教學模式改革、加快推動教育服務供給模式升級和教育治理水準提升、加快推動旅順教育事業實現優質均衡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作用。
建立合作共建校 架起教育互通橋梁
7月3日,大連市第六十二中學和大連市第九中學、旅順口區水師營中心小學及中山區東港小學教育集團成為合作共建學校。六十二中學、水師營中心小學在深化教育思想和辦學理念、深挖課程建設和辦學特色、加強名優校長和教師培養、拓寬學生培養途徑和評價方法等方面與大連市第九中學、中山區東港小學教育集團積極對接,有計劃地開展名家指導、名師引領、校長挂職、學術訪問、隊伍建設、內涵發展、特色提煉、線上教研、備課成果共享、教育教學觀摩、學生研學等各項活動,創新辦學理念、加強專業引領、帶動區域品質、提升品牌效應,將中山區發展高品質教育的先進經驗和優秀成果更好地在旅順推廣。
構建課程共同體 開創教育未來格局
7月12日,旅順口區新城實驗學校與北京市十一學校亦莊實驗小學課程建設與教師培訓項目正式啟動。北京市十一學校是北京市重點學校,用先進的教育理念、豐富的課程建設、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學校文化,激發每位學生的成長動力,尤其在辦學品質和學生綜合素養形成上,深受教育部首推,在全國起到樣板和領航的作用,也得到了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高度讚揚。旅順口區新城實驗學校是東北地區唯一一家全課程改革實驗學校,2016年8月開辦以來,引進北京市十一學校教育部未來學校實驗項目樣本經驗,踐行“創造適合每一個學生成長”的教育,教育成效顯著、國際化特色鮮明、學生全面發展,是大連市全課程育人模式的典範。兩校合作項目啟動後,北京市十一學校亦莊實驗小學陸續為新城實驗學校提供課程建設、課程資源、課程培訓、校際交流展示等全方位的優質資源和指導,涵蓋課程整體設計方案、各學科各年級素養教育、學習資源在內的課程資源;涵蓋教育教學分享和研討、教師跟崗培訓、培訓專家入校指導在內的課程培訓;涵蓋課堂教學大賽、交流展示、學生研學活動等在內的校際活動等,全面複製北京市十一學校亦莊實驗小學的先進經驗和優秀成果,把旅順口區新城實驗學校打造成東北地區品質一流、水準高超、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旅順的“十一學校”。 旅順口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教育事業,區委書記趙紅巍、區長冷雪峰多次調研指導旅順教育,強調教育佈局要與城市發展、功能定位、人口增長緊密結合,並在統籌謀劃、精準施策、優先發展中全力推動高品質教育戰略佈局。新城區教育品牌提升工程是旅順口區高品質教育戰略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以新城區教育為藍本,全面輻射帶動區域教育內涵提檔升級、辦學品質和品質轉型跨越。以新姿態、新幹勁、新作為迎接新挑戰,創造新業績,寫好旅順口區教育有品質發展的奮進篇章,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區,推動旅順口區綠色經濟區向品質型方向發展貢獻教育智慧。(馬殿文 孫倩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