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區,73萬的戶籍人口,如何在疫情防控中第一時間掌握準確、詳實的數據?記者2月27日採訪時了解到:沈河區以“五色裝戶圖”為基礎,建立了全省首個疫情防控大數據監測系統——“沈河區疫情防控監測大數據管理系統”。在數千名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們的共同努力下,密織信息採集的“毛細血管”,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精準的“地圖”。
防疫數據的“蒐集員”
“請問您是從什麼地方來瀋陽的?”這句話對於沈河區馬官橋街道東大營社區副主任李婷婷來説,根本數不清説多少次了。
東大營社區共有居民6852戶,平均每名社區工作者排查400多戶居民。初期,他們基本上每天要撥打近百個電話。而李婷婷除了要給自己負責的400多戶打電話核實情況外,還要將社區排查到的情況進行統計上報。這樣,早8晚7,是她的“熱線時間”,晚上7點以後,她還要把一天的信息進行整理、匯總並上報。
“那段時間我們都成了‘話哥’和‘表姐’”,後來,等全區的大數據系統投入使用後,李婷婷頓感壓力減輕不少。
現在,李婷婷和同事們把排查數據錄入系統後,便可自動生成數據,她再也不用熬夜做表統計上報了。
防疫數據的“搬運工”
一邊連著區防疫指揮部,一邊連著轄區各社區,街道社區建設指導科張迪,戲稱自己是條“電話線”,更是防疫數據的“搬運工”,“每天24小時我一直在線。”
基本上每天6時開始,張迪的微信工作群就開始發佈最新的工作指令了……每天,他都在實時動態觀測街道的防疫數據,並將省市區最新的抗疫指令下達給各社區。
截至目前,沈河區平均每天組織3000余名民政、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及網格員、樓門院長、志願者們,累計開展了9輪疫情排查、錄入各類人員信息35800余條。通過對防疫數據監測系統的深度運用,全區疫情防控工作效能大大提高。( 記者 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