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攝
5月14日,當時針指向淩晨1時。
“十二線”農産品批發市場(簡稱“十二線”)菜廳燈火通明。
立國華鑫南菜北菜批發配送中心女業主呂春華已到位,與14名店員開始從一輛從北京來的貨車上卸貨,5噸近百種菜很快堆成了小山。
淩晨3時不到,近50個客戶陸續來了,這座“小山”也很快變沒了。
淩晨6時,呂春華的批發業務基本完成。
“今天又多一張新面孔,是新客戶。”盤點時,呂春華説。當天,“十二線”停車收費系統顯示:停車費超萬元!這是疫情發生以來停車收費首次突破萬元。這一天,“十二線”向外批發肉菜超過150噸,僅豬肉便達2萬公斤。
“十二線”,瀋陽人耳熟能詳,早在物資匱乏的時期就是瀋陽有名的“菜籃子”。2008年改造升級後,這個農産品批發市場快速向綜合性發展。市場有三層,一樓有菜廳肉廳凍品廳等八部分;二樓為幹品調料批發市場;三樓是倉庫。這裡業戶已超過700家。“十二線”在疫情期間基本未停業,再加上塔灣北行海鮮、瀋陽水産,組成了瀋陽副食集團的三大批發市場,也成為保障“城市炊煙”升起的地方。
早晨7時剛過,地處塔灣的北行海鮮批發市場進入業務高峰。
鑫海堂海鮮攤位的業主蒙永波忙得不可開交,他正接待一些本地酒店的採購。蒙永波1986年從成都來瀋陽創業,光在北行海鮮市場就幹了24年。
在此前兩小時內,來自鞍山、撫順、通化等外地客人就把活魚活蝦批量運走了。讓他特別興奮的是,當天瀋陽本地客戶名單中出現了萬達、喜來登、凱賓斯基等酒店的名字。
8時過後,和其他業戶一樣,蒙永波的攤位進入了零售時段。塔灣北行海鮮批發市場,是由遼寧恒煒物業有限公司與瀋陽副食集團混改而來的,併發展為全國最大的活海鮮批發市場之一。“遼寧及周邊的大酒店幾乎都在這裡有批發業務。”批發市場總經理趙樹林説。
當天塔灣北行海鮮批發市場,客流量也是疫情以來第一次超過萬人。
在位於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瀋陽水産批發市場,業戶馮仁豪泡上一杯茶,通過電腦追蹤從大連發出的集裝箱貨車。車已經在路上了。此時,來自烏蘭浩特的三台集裝箱貨車正等批發水産。“我們昨晚11點就來排隊了,每週來一次。”一台貨車的司機鄭洪文説。馮仁豪經營的海鮮已成品牌——仁豪水産,年銷售額達到2億元。
據市場管理方瀋陽富方物流有限公司統計,當天瀋陽水産批發市場有300輛集裝箱貨車、500輛小型貨車進場。從2008年開始,瀋陽副食集團在水産批發市場建立了兩座冷庫和超一萬平方米的交易大廳,吸引600個業戶入駐。
“買世界,賣全國!”瀋陽富方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延軍説。該市場冷凍海鮮年銷售量達400萬噸,年銷售額達400億元。
(記者 劉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