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在中國:“激進”但創新不足

2017-03-22 10:11:20|來源:一財網|編輯:許煬

  從今年Lendit峰會傳遞出的消息來看,在金融科技領域,中國通過非互聯網技術的積極應用完成了一次成功的逆襲,中美差距日漸減小,雙方所面臨的未來趨勢和現實問題也越來越趨同。包括花旗、畢馬威、麥肯錫等多家機構都曾在其發佈的研究報告中提到,2016年,中國金融科技市場開始接替日漸萎縮的西方市場,成為全球Fintech投資人最關注的地區。

  中國正成為Fintech的風口

  花旗集團近日發佈的《Digital Disruption GPS report》報告顯示,中國在全球金融科技藍圖中佔據重要地位。不僅在國內突飛猛進,在國際上也開始嶄露頭角。從風投和企業投資的軌跡可以看出,2016年是中國金融科技巨龍騰飛的一年。

  從投資金額來看,上述報告顯示,2016年前9個月,全球金融科技投資額達180億美元,中國佔據50%,且是全球唯一一個年環比投資額翻倍的區域。零壹財經此前發佈的數據亦顯示,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領域共發生504筆投融資事件,獲投公司累計融資金額達1135億元。其中中國281筆,國外223筆。

  從用戶數量上來看,中國的金融科技公司已經超越傳統銀行業,這主要歸功於阿裡巴巴、百度、騰訊在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以及網絡借貸上的努力,佔據相當可觀的市場份額。同時,中國在過去十年裏的數據化演進及中産階層飛速增長都讓傳統金融行業猝不及防。

  渣打和《經濟學人》近期合作的對中國金融科技的研究也表明,從體量規模上看,中國是全球金融科技領域的絕對主導者。中國的電子支付規模遠遠領先於其他國家,佔全球總體規模的近一半。在互聯網信貸領域,中國市場規模佔全球市場規模的75%。在全球最具創新力的前五大金融科技公司中,中國佔據四席。

  金融科技公司在中國表現火紅,它節省成本、提升效率並帶來便利性的好處,也讓其他各國的業者趨之若鶩,不管是新創公司還是傳統金融企業都試圖發展金融科技。像花旗和渣打正嘗試將金融科技應用在借貸、支付、金融交易等方面。

  然而,在這些喜人的數據和成果背後,相關的隱憂也隨之而來。

  “激進”但創新不足

  3月8日晚間,融之家CEO張建梁在朋友圈發佈了幾張Lendit峰會現場的照片,以藍綠色為主色調的展臺及演講現場充斥著炫目的科技感。

  當記者問及此次參會的感受,他很直白地回復道,美國才是金融科技創新的前沿,大家都在尋找自己的創新點,百花齊放。在他看來,中國目前對金融科技的態度更傾向於搶佔市場規模,每當一個好的模式出現便紛紛效倣,而非繼續去開發更好的模式。即使中國在支付和借貸領域的應用已經在全球擁有明顯的領先優勢,但就純科技創新來説,還存在很大差距。同時,美國企業更具有國際化視野,而中國企業都在看本土市場。

  “相較創新不足,市場方面就顯得有些激進了,當然這跟中國人口多、市場大、需求旺盛有關係。”張建梁稱“但是監管方面同樣要跟上。”

  相關數據也顯示,儘管中國在國際上發表的學術論文數量已經非常可觀,但在頂層演算法的科研實力上,例如在殘差網絡方面,與美國差距還是很大。再比如人工智能的應用上,矽谷熱衷於投入智慧硬體、無人機和無人駕駛等領域,而在中國,早期資本都在追逐互聯網、O2O等。

  市場上甚至還出現了“挂羊頭賣狗肉”的偽金融科技現象。相關專家表示,在人工智能領域,目前創業項目中95%都是偽人工智能,例如市場上出現的不少具有簡單對話、聽兒歌、學英語、通話等功能的少兒機器人並非其在宣傳中所標榜的“人工智能”。

  “數據和技術是驅動金融科技公司發展的唯一方式。”Kabbage CEO、聯合創始人Rob Frohwien在此前的演講中提到,那些靠提高運營成本、擴充資本金來增加收入的企業並不是真正的金融科技公司。用好數據和技術,可以保持利潤和業務的同步增長。

  而在監管層面,天雲大數據CEO雷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其實目前科技要素被應用的相對還是較少,大家更多還是在琢磨規則和套利,利用監管和相互制衡的盲區。但我認為金融科技需要大力推廣,即使是監管本身也是需要金融科技的,例如對循環騙貸等問題的監管都需要科技來協助。”

  對於未來,雷濤很有信心,他表示,中國目前對於金融科技的用戶環境是非常好的,包括金融應用、支付、移動互聯等,這是北美現在所沒有的,這個基礎帶來了兩個重要的要素,即應用場景和數據資源,再加上國內目前移動互聯網便捷發達,技術本身不需要非常高精尖,就能産生非常大的社會效應。

  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無論從政府政策與市場創新應用上,Fintech的成功可能性都具有極強的感召力與磁場效應,國內市場也因此成為Fintech從細分市場到規模應用的肥沃土壤與試驗田。(殷怡)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