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保”熱銷凸顯保險供需存在三大缺口

2018-10-31 09:47:16|來源:證券時報|編輯:許煬

  近日支付寶推出“相互保”刷屏了。僅9天時間,“相互保”用戶數就突破1000萬,打破了近年來互聯網産品用戶紀錄。這既折射了大型互聯網平臺變現流量的能力,更反映了民眾風險意識高漲與保險有效供給之間存在的三大缺口。

  我國是人口大國,也是風險保障大國,今年前8個月保險保費收入2.74萬億元,但是保險深度和密度仍然遠遠低於發達國家。據螞蟻保險的最新調研,在參與調查的“相互保”用戶中,有62.5%的人表示此前沒買過商業健康保障。

  “相互保”的推出順應了民眾高速增長的風險保障需求。其脫胎于近幾年風靡的網絡互助平臺,採用了“0元加入,先享保障”、“一人生病,眾人均攤”等極其互聯網特色的傳播方式,其實質仍是對風險支出的提前鎖定。此類保障內容早在傳統保險産品“一年期重疾險”中就有涵蓋,甚至傳統保險産品的風險管理更加全面。

  為什麼傳統保險難以形成“相互保”式的風靡效應?誠然支付寶的流量優勢不可小覷,但問題並不僅於此,有保險高管層就曾感嘆,為什麼保險需求高漲,而保險産品依舊難賣?原因是多方面的,核心則是保險供需之間存在以下三大缺口:

  一是存在理念缺口,不少民眾對於保險保障理念存在偏差。其一,有些投保人、被保險人更多以個人投資回報的角度看待保險,認為自己花錢購買了保險,不讓保險公司賠點,就虧大了。其二,保險是一種風險管理工具,也是一種金融産品,需要具備一定的保險專業知識。例如有些投保人並不清楚一年期重疾險和中長期重疾險的區別,兩者是互相補充的關係,一年期保障的“相互保”並不能代替長期重疾險保障。

  二是存在信任缺口,保險公司需要在客戶心中建立長期品質感和信譽度。以往以增員為核心、短期內大量透支業務員個人的“熟人信用”為主要機制的業務增長方式,雖然在一定時期內帶來了保費上升,但對行業形象的負面效應在短時間卻難以消除。“相互保”的“0元加入,先享保障”就切中了部分民眾眼見為實的心態。

  三是存在供給缺口,保險公司需更深入關注客戶真實需求,加大産品有效供給。近兩年,保險産品和服務創新很多,但相對於廣闊的保險市場和眾多保險個體來説,還遠遠不夠,例如針對部分亞健康群體、高齡群體的保險産品還不夠豐富。

  “相互保”的熱銷不是偶然的,反映的問題值得深思。讓保險這一風險保障工具更好地為民眾所用,方是民眾與保險之幸。(證券時報記者 鄧雄鷹)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