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保”帶給保險業什麼啟示

2018-11-14 10:35:21|來源:金融時報|編輯:許煬

  兩年前,當谷歌“阿爾法狗”戰勝人類最頂尖的圍棋選手之後,人們開始思考,在未來的某一天,人工智能最終將在何種程度上取代人類的角色。兩年後的今天,人們可以看到,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技術已開始逐步融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前不久“相互保”的刷屏,也再次刷新了人們對於保險的認識。“2天破百萬,7天破千萬”的用戶數彰顯出該産品極高的關注度。可以看到,相互保的誕生已經超越了作為一款保險産品應該具備的意義,而體現出對於大眾保險意識的啟發。

  究其原因,一是我國現階段重疾險市場有著巨大的保障缺口;二是依託支付寶的海量流量及大數據,可以快速獲取信用等級極好的600分以上的“芝麻信用”客戶群體成為投保對象;三是透明度高,每月兩次對於申請賠款案件進行定期公示,無異議理賠,用戶可有效掌握每一例案件的錢款賠償流向。歸根到底,大數據的支撐再次為“相互保”用戶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場景體驗。

  顯然,大數據已成為保險業發展的重要工具。在當今眾多保險科技企業和新興數據化保險企業的努力下,這一發展趨勢已經愈發清晰。

  如今的保險業正從基礎設施、産品服務場景等方面著力,促進行業與信息化、數字化的深度融合,推進價值鏈延伸和商業模式的變革。一方面,互聯網技術可推動保險業通過用戶畫像、多渠道銷售、流程優化等實現精確定價、精準行銷和精緻服務;另一方面,保險與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普適於金融行業的新技術融合,提升效率與公平;此外,還可與如車聯網、無人駕駛、基因診療、可穿戴設備等強調應用場景的技術整合,形成創新業務模式。

  眾安金融科技研究院聯合畢馬威中國于日前發佈的《保險科技:構築“新保險”的基礎設施》報告中指出,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以及區塊鏈為代表的保險科技,正在成為構建全新保險業態的重要基礎設施。源於互聯網保險的保險科技已成為保險業重要的基礎設施,促生構築了一個更高效、更相容、更平衡和更人文的“新保險”體系。“新保險”體系倡導需要重構保險的思維理念、商業模式、經營環境以及監管視界,意味著保險業將有更加豐富的功能、更人性化的體驗,以及更具活力的生態擴容。

  毋庸置疑,要保持保險行業健康、高速、可持續的發展,需要底層穩健的基礎設施的支持,就如同構建現代化道路交通、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作為推動中國經濟騰飛的重要保障。業內人士認為,對於中國保險市場而言,通過構建保險業未來重要的基礎設施——保險科技,將強化上層應用的高效、穩定運轉,從而推動中國成為全球保險科技發展的領先者。

  對於保險機構而言,一方面,運用科技將使險企獲得更強大的運營能力和更高效的運營支持,使其有能力應對未來更富有挑戰的業務需求和競爭環境。另一方面,險企不僅能針對用戶需求進行産品創新,也能為普惠及新興風險等複雜需求提供更好的保險解決方案。在確保體系穩定與安全運行的同時,可與用戶實現更人性化的交互,推動保險從“事後賠付”變為“事前預防、事中參與”模式,幫助用戶減少損失。

  有人説,未來保險業生長在數據時代中。大數據等新科技的不斷涌現,不僅帶來了保險行業在運營生態、高品質等方面的全面變革,也推動整個行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共享,助力保險實現普惠。保險科技作為構建保險業未來重要基礎設施的抓手,未來必定能夯實保險行業的本源初心,讓“新保險”更好地服務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肖揚)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