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存款的是與非

2019-01-11 09:56:22|來源:經濟日報|編輯:許煬

  前段時間,智慧存款火了一把。

  原因很簡單。一個存款産品,起存金額50元至100元,利息超過4%,最關鍵的是還支持隨時支取,並且“提前支取利率”也能達到4%。這樣一個兼具高收益和高流動性的産品,如果沒有受到投資者青睞,那才奇怪。

  更令人好奇的是,在當前銀行理財收益率跌至一年多新低、互聯網“寶寶”收益率跌入“2”時代的情況下,這麼“完美”産品背後的投資邏輯是什麼?高息活期是如何實現的?會不會有什麼風險隱患?

  目前,市面上的“智慧存款”大多分為兩類,第一類採取分段計息,類似于通知存款,目前很多銀行有此類産品,大多命名為“定活通”。比如,客戶投資“定活通”産品後,活期賬戶上的資金連續7天不發生變化,則按照7天通知存款利率計息,利息收益遠超活期存款。

  以微眾銀行的“智慧存款+”為例:50元起存,存滿一個月收益就在4%以上,不足一個月也有2.8%,而且支持全部或部分金額提前取出,不限次數且實時到賬;取出時採用“後進後出”原則,即按存入最近時間往前逐筆取出,同時靠檔計息。

  第二類採取固定利息,實際上屬於定期存款收益權産品。所謂定期存款收益權産品,就是發行機構為保障用戶資金的流動性,在未到期時可以通過將定期存款收益權轉讓給第三方機構的方式,讓用戶提前拿到存款本金及固定收益。

  比如,客戶投資一筆智慧存款,5年期整存整取利息為4.8%,提前支取為4.2%。如果3個月時,客戶要支取本息,這筆定期存款的收益權就會被轉讓給第三方機構,第三方機構將本金和4.2%的利息支付給消費者,等到3年到期時可以獲得0.6%的利差。富民銀行的“富民寶”、百信銀行的“智慧存”均屬於此類産品。

  付得起高收益,是因為有較高的貸款利息。目前,民營銀行的業務大多通過網絡辦理,店面和人工成本低,同時又以利率水準相對較高的小額借貸為主,因此可以覆蓋定期存款的利息成本。

  但是,高息攬儲也有民營銀行的無奈。與其他類型銀行相比,民營銀行無法跨區域設立分支機構,一些銀行現階段更是沒有線下網點,在遠程開戶尚未真正放開的情況下,吸收存款能力較弱。

  此前,民營銀行主要依賴同業負債實現規模擴張。後來,同業存單納入MPA(宏觀審慎評估體系)。再後來,“資管新規”正式發佈。商業銀行通過同業存單加杠桿、規避同業業務整治的路子被堵死了。

  所以,智慧存款出現的原因,既有高收益、高流動性投資産品的缺乏,也有民營銀行獲取存款和貸款客戶的需要。對個人投資者和民營銀行來説,這都是一個可以滿足自身需求的創新産品。

  一般來説,高收益對應高風險。智慧存款會有例外?目前來看,智慧存款風險確實不高。從存款角度來説,智慧存款業務受到存款保險制度的保護,保障上限為50萬元。不過,目前市場對於定期存款收益權轉讓産品屬於存款還是理財,尚有爭議。

  就算産品本身風險不大,但因為其對流動性管理能力要求高,發行銀行也存在一定風險。倘若智慧存款産品規模短期內迅速擴大,對於規模較小的民營銀行而言,可能面臨流動性管理危機。受監管指導,民營銀行已開始下調類似相關産品利率,部分産品還實施了限額購買管理。

  作為一款創新産品,目前來看,智慧存款能為銀行帶來穩定負債,為投資者獲得較高收益,也在一定程度上為第三方獲取息差,似乎皆大歡喜。但是,這種産品設計有無違規之處,其風險保障措施如何,還需要進一步明確和規範。只有在合規和安全的保障下,此類創新産品才會有更大發展空間。(林 柯)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