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轉型期待科技賦能

2019-01-21 11:00:54|來源:金融時報|編輯:許煬

  近年來,隨著監管層面“回歸本源”政策的引導,結合科技的大力發展,保險業為解決痛點問題進行轉型、謀求突破成為新趨勢。不管是眾多互聯網公司利用其自身流量優勢涉足保險業,通過入股等方式手握保險牌照;還是保險科創企業融資規模的擴大,服務對象由C端向B端轉換;亦或是傳統險企投入大量科研經費,尋求自身革新等方式,均成為保險業尋求“破局”的入口。並且隨著保險科技的發展,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現在,保險業依託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基本實現對互聯網鉅額、海量高併發交易的處理;運用人工智能技術一站式解決客戶問題,也發展出包括智慧保顧在內的一系列産品應用,提升客戶滿意度從而釋放更多保險需求。

  在挑戰中重塑行業格局

  科技賦能之所以成為全行業的挑戰,是因為2018年保險業處於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行業整體增速放緩。但根據銀保監會數據顯示,國內4家互聯網保險公司已有3家在2018年內先後增資以獲得更多可利用資本,且互聯網保險企業發展情況在逆境下有所好轉,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這也凸顯出互聯網保險被越來越多的群體所接受,在互聯網流量的加持下,隨著科技發展,保險科技公司也許會帶來下一次行業革新浪潮。

  中保協編撰的《保險科技助力壽險業發展》報告表示,目前我國保險科技發展面臨六方面挑戰:一是現有基礎設施無法支撐新型保險技術發揮其最大功效,仍有待完善;二是基礎信息獲取存在困難;三是行業性質決定了其無法將科技研發作為自身發展的立足點,其資産負債配置目標、成本費用率等要求限制了其對於保險科技的最高投入;四是保險和科技都屬於門檻較高行業,人才缺口巨大;五是由於網絡空間的開放性和互動性,保險科技可能帶來業務、技術和網絡的三重風險疊加,對保險乃至金融安全和穩定産生更大衝擊;六是客戶對個人數據安全性的訴求以及客戶情感傾訴需求可能無法滿足。針對以上多方面挑戰,保險科技顯然也在摸索中前進。

  車險與健康險“借道”發展 差異化産品定制或可實現

  2018年由各保險公司設立的科技子公司達數十家,在科研資源、人才積累、模式建設等多方面加大投入,行業整體處於創新潮時期。同時,也構建出互聯網保險新生態的基本框架,保險與互聯網、科技的協同效應將是未來發展的核心。

  而從2018年保險科技發展情況來看,科技對於車險與健康險的影響尤為重大。基本做到線上線下融合、平臺搭建較為完善、服務流程程式化等目標。車險的創新從前端的銷售走向後端的服務。一方面,利用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技術,識別理賠欺詐,幫助保險公司減少賠付成本;另一方面,UBI模式在國內的落地也在進一步推進中。而針對車險一直被人詬病的産品同質化問題,未來利用科技或可解決。在承保端,依靠後臺蒐集數據和模型分析能力,分析每個車主每輛車的具體情況,實現差異化定價、智慧出單以及智慧API。在理賠端,通過分析過往賠案數據,形成標準化結構化數據資源,同時,連結圖像識別技術,打通智慧定損環節。未來可形成根據汽車外觀部件的受損通過圖片或視頻,快速完成定損清單和金額厘定的目標。在服務端,通過整合與汽車售後服務有關的各類資源,實現完全在線化服務。

  從健康險方面來説,保險用戶呈年輕化趨勢發展。近日,眾安保險的調研顯示,80.9%的80後、90後用戶會為自己投保健康險,這正表明健康險市場的潛力巨大。特別是2018年行業數據顯示,儘管壽險行業整體處於轉型陣痛階段,但健康險發展態勢良好。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18年1月至11月,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2.48萬億元,出現同比下降0.50%的情況,其中,健康險原保險保費收入達5058.80億元,同比增長23.22%。這之中離不開科技“東風”的加持,從前端保險公司獲客、保單設計,到保險中端費率計算、精算理賠,再到後端保險公司內部管理體系,整個健康險系統都隨著科技賦能而改變,從而使險企成本降低、效率提高。今後,隨著群眾健康意識的覺醒和加深,健康險的需求也會相應加大。

  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表示,當前,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超級計算等新理論、新技術的發展,正深刻地影響著保險行業的精細化定價、數字化分銷和智慧核保理賠等領域,對保險行業運行最具基礎性的“大數法則”産生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加強新一代科學技術的應用,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已成為推動保險行業跨越式發展、産業優化升級、生産力整體提升的重要戰略選擇。未來,保險行業要實現從勞動密集型的人海戰術轉變為技術密集型的科技賦能,就必須積極擁抱和接受高科技的浪潮,在産品設計、流程管理、服務提供和業務拓展等各個環節上,不斷加強新技術的應用,有效實現發展品質、管理效率和服務能力的提升。(見習記者 王笑)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