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蹲醫生”馬艷:培養更多基層康復醫護
原標題:“只有一顆星星的夜空並不美麗,繁星點點才最絢麗美好”,馬艷的心願是——培養更多基層康復醫護
9日,漢口香江新村小區,馬艷為出院患者做家訪 長江日報記者苗劍 攝
有溫度的康復治療,它是精心而又長情的。武漢市第一醫院康復醫學中心的患者,在接受治療達到一定效果後離院,只是漫漫康複路上的第一步勝利。
回到家中,面對著不再習慣的生活環境,讓患者依靠自己,盡可能活得獨立且有尊嚴,是“半蹲醫生”馬艷及科室團隊面對的又一個艱巨任務。
馬艷要求,科室隨訪必須走入患者家中。“半蹲醫生”們對患者從醫院到病患的起居環境,長時間、長鏈條的無縫服務從未間斷。
然後,僅靠康復中心60人的團隊,再優質的服務能夠幫助的病人也十分有限。一直以來,在馬艷心中,還藏著一個“繁星”願望。
指導家屬改造家居和生活物品
馬艷的隨訪從病人出院當天開始
康復中心的隨訪,從來不是在電話的兩頭進行。
5月9日中午,馬艷帶領著康復中心醫生、護士、治療師,組成康復指導小組,前往出院患者家中家訪。
家住江漢區香江新村患者高芳(化名)今年78歲。兩個月前,她在照顧住院的老伴時突發腦卒中,造成左側不完全性偏癱。經過兩個月的康復治療後,老人順利出院,這是馬艷第一次來她家隨訪。
和在醫院一樣,馬艷依舊半蹲在地上,檢查老人的下肢恢復情況。檢查完畢,她俯身攙扶著老人進行訓練。
“家裏蠻多傢具都可以進行康復訓練,您老要經常練習。” 當老人展示用抹布擦桌子以進行上肢功能訓練時,馬艷觀察後提出建議:“胳膊肘要‘朝外拐’,不能向裏面。”
馬艷一邊指導老人,一邊叮囑家屬:老人是典型的偏癱患者痙攣模式,有上肢屈肌痙攣、下肢伸肌痙攣的情況,所以在進行上肢功能訓練時,應避免向內運動。
“馬主任細心到讓我們感動!”患者家屬稱讚。
馬艷對病患的“隨訪”,從出院後的當天就開始了。
病人回家當天,家屬都會接到馬艷團隊的電話,要求家屬將家裏的每個角落拍照片發給她,她要給患者的家做一份“改造計劃”。
廚房門口擺什麼?浴室如何改造?牙刷變成什麼樣……很多患者家屬沒有想到的,馬艷都想到了。
廚房和衛生間門口要放防滑墊;生活用品例如毛巾等要放在易於患者拿取的位置;洗手間馬桶靠墻一側要安裝高度適宜的扶手,方便患者扶著起身……
讓“最後一公里”變成“零距離”
盡全力滿足患者的需求
馬艷的“半蹲”精神已深深融入到康復中心整個團隊中。
去年1月27日,一場暴雪突降武漢。患者肖先生正巧當日出院,卻因為冰雪封路,叫不到計程車,最近的地鐵站距離醫院有1公里路程。
“我們送你去!”為了保障患者安全,章志超與熊鍵兩名醫生在積雪已至腳踝的大雪裏,花了1個小時將坐在輪椅上的患者小心翼翼地推到地鐵站。
馬艷聽後,召集全體醫護開了個會,主題是:患者的最後一公里,我們管!
從那以後,任何患者在入住或出院時有需求,只要提前聯繫到中心,就有醫護人員和保安開著電瓶車,在地鐵和醫院間來回接送。
2017年的1月13日,同樣是暴雪天氣。康復中心的醫護人員和往常一樣搭乘班車去上班,快到盤龍大橋時,司機發現因橋面結冰,發生交通事故無法通行。當天,有幾位從外地趕來的患者和馬艷約好前來看病。她立刻決定徒步趕去醫院。
6公里的路,她和同事們走了2個多小時。皮靴和褲腿都被雪水浸濕,來不及更換,她就踩著刺骨的寒意開始接待病人。
醫護團隊有不成文的規定:盡全力滿足病患們的生活需求。
2015年夏天,一位患者在馬艷查房時無意提到,“幾個月沒理髮了,感覺脖子這邊不舒服。”那一刻,馬艷自責,“我怎麼從沒想到這點?”
馬艷立刻讓護士長買回一套專業理髮工具,準備學理髮。“您還是把寶貴時間用到病人的治療上。”護士們看到後,搶過馬主任手中的理髮器。
漸漸地,護士們成了病患的專屬理髮師,理髮技術也越練越嫺熟。
從大醫院下沉到小社區
在基層有越來越多的“半蹲醫生”
從最初300平方米的治療室和30張病床到如今擁有150張床位,治療區域面積達1500平方米;從單一的康復科到擁有神經康復、骨科康復、重症康復、兒童康復、老年康復、心肺康復、盆底康復等7個亞專科的康復中心;年出院人數達2200人,年門診量近萬人次……
然而,這並不是馬艷和她的團隊追求的終極目標。
“只有一顆星星的夜空並不美麗,繁星點點才最絢麗美好。”馬艷在一次下基層培訓後,在筆記本上寫下這句話。
馬艷和她的團隊對康復病人的關愛,不僅僅限于自己的醫院,他們服務的範圍不斷擴展。
自2014年開始,馬艷就帶著她的團隊陸續與應城市中醫院、武漢市黃陂區人民醫院、黃陂區木蘭湖衛生院、長軒嶺衛生院、硚口區滿春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古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易家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科建立對口幫扶關係,將康復醫學知識傳播到基層。
為了基層康復工作的順利開展,馬艷帶頭,康復中心高年資醫師每個月都定期下到基層,指導基層康復工作的開展與落實。
同時通過每年開展康複學習班、社區講座、接受基層康復醫護人員進修、接受社區專科護士培訓等工作提高社區康復醫療技術水準。
為了暢通交流渠道,馬艷和團隊骨幹醫護與社區通過QQ群、微信群等加強聯繫,及時處理社區康復過程中出現的疑難問題。
如今,越來越多在基層服務的社區康復醫護人員,開始用半蹲的姿勢為病人進行治療。(長江日報記者劉晨瑋 王愷凝 通訊員嚴睿 童天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