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半蹲醫生”馬艷:培養更多基層康復醫護

2019-05-15 16:11:19|來源:長江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只有一顆星星的夜空並不美麗,繁星點點才最絢麗美好”,馬艷的心願是——培養更多基層康復醫護

半蹲醫生”馬艷:培養更多基層康復醫護

9日,漢口香江新村小區,馬艷為出院患者做家訪   長江日報記者苗劍 攝

  有溫度的康復治療,它是精心而又長情的。武漢市第一醫院康復醫學中心的患者,在接受治療達到一定效果後離院,只是漫漫康複路上的第一步勝利。

  回到家中,面對著不再習慣的生活環境,讓患者依靠自己,盡可能活得獨立且有尊嚴,是“半蹲醫生”馬艷及科室團隊面對的又一個艱巨任務。

  馬艷要求,科室隨訪必須走入患者家中。“半蹲醫生”們對患者從醫院到病患的起居環境,長時間、長鏈條的無縫服務從未間斷。

  然後,僅靠康復中心60人的團隊,再優質的服務能夠幫助的病人也十分有限。一直以來,在馬艷心中,還藏著一個“繁星”願望。

  指導家屬改造家居和生活物品

  馬艷的隨訪從病人出院當天開始

  康復中心的隨訪,從來不是在電話的兩頭進行。

  5月9日中午,馬艷帶領著康復中心醫生、護士、治療師,組成康復指導小組,前往出院患者家中家訪。

  家住江漢區香江新村患者高芳(化名)今年78歲。兩個月前,她在照顧住院的老伴時突發腦卒中,造成左側不完全性偏癱。經過兩個月的康復治療後,老人順利出院,這是馬艷第一次來她家隨訪。

  和在醫院一樣,馬艷依舊半蹲在地上,檢查老人的下肢恢復情況。檢查完畢,她俯身攙扶著老人進行訓練。

  “家裏蠻多傢具都可以進行康復訓練,您老要經常練習。” 當老人展示用抹布擦桌子以進行上肢功能訓練時,馬艷觀察後提出建議:“胳膊肘要‘朝外拐’,不能向裏面。”

  馬艷一邊指導老人,一邊叮囑家屬:老人是典型的偏癱患者痙攣模式,有上肢屈肌痙攣、下肢伸肌痙攣的情況,所以在進行上肢功能訓練時,應避免向內運動。

  “馬主任細心到讓我們感動!”患者家屬稱讚。

  馬艷對病患的“隨訪”,從出院後的當天就開始了。

  病人回家當天,家屬都會接到馬艷團隊的電話,要求家屬將家裏的每個角落拍照片發給她,她要給患者的家做一份“改造計劃”。

  廚房門口擺什麼?浴室如何改造?牙刷變成什麼樣……很多患者家屬沒有想到的,馬艷都想到了。

  廚房和衛生間門口要放防滑墊;生活用品例如毛巾等要放在易於患者拿取的位置;洗手間馬桶靠墻一側要安裝高度適宜的扶手,方便患者扶著起身……   

  讓“最後一公里”變成“零距離”

  盡全力滿足患者的需求

  馬艷的“半蹲”精神已深深融入到康復中心整個團隊中。

  去年1月27日,一場暴雪突降武漢。患者肖先生正巧當日出院,卻因為冰雪封路,叫不到計程車,最近的地鐵站距離醫院有1公里路程。

  “我們送你去!”為了保障患者安全,章志超與熊鍵兩名醫生在積雪已至腳踝的大雪裏,花了1個小時將坐在輪椅上的患者小心翼翼地推到地鐵站。

  馬艷聽後,召集全體醫護開了個會,主題是:患者的最後一公里,我們管!

  從那以後,任何患者在入住或出院時有需求,只要提前聯繫到中心,就有醫護人員和保安開著電瓶車,在地鐵和醫院間來回接送。

  2017年的1月13日,同樣是暴雪天氣。康復中心的醫護人員和往常一樣搭乘班車去上班,快到盤龍大橋時,司機發現因橋面結冰,發生交通事故無法通行。當天,有幾位從外地趕來的患者和馬艷約好前來看病。她立刻決定徒步趕去醫院。

  6公里的路,她和同事們走了2個多小時。皮靴和褲腿都被雪水浸濕,來不及更換,她就踩著刺骨的寒意開始接待病人。

  醫護團隊有不成文的規定:盡全力滿足病患們的生活需求。

  2015年夏天,一位患者在馬艷查房時無意提到,“幾個月沒理髮了,感覺脖子這邊不舒服。”那一刻,馬艷自責,“我怎麼從沒想到這點?”

  馬艷立刻讓護士長買回一套專業理髮工具,準備學理髮。“您還是把寶貴時間用到病人的治療上。”護士們看到後,搶過馬主任手中的理髮器。

  漸漸地,護士們成了病患的專屬理髮師,理髮技術也越練越嫺熟。

  從大醫院下沉到小社區

  在基層有越來越多的“半蹲醫生”

  從最初300平方米的治療室和30張病床到如今擁有150張床位,治療區域面積達1500平方米;從單一的康復科到擁有神經康復、骨科康復、重症康復、兒童康復、老年康復、心肺康復、盆底康復等7個亞專科的康復中心;年出院人數達2200人,年門診量近萬人次……

  然而,這並不是馬艷和她的團隊追求的終極目標。

  “只有一顆星星的夜空並不美麗,繁星點點才最絢麗美好。”馬艷在一次下基層培訓後,在筆記本上寫下這句話。

  馬艷和她的團隊對康復病人的關愛,不僅僅限于自己的醫院,他們服務的範圍不斷擴展。

  自2014年開始,馬艷就帶著她的團隊陸續與應城市中醫院、武漢市黃陂區人民醫院、黃陂區木蘭湖衛生院、長軒嶺衛生院、硚口區滿春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古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易家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科建立對口幫扶關係,將康復醫學知識傳播到基層。

  為了基層康復工作的順利開展,馬艷帶頭,康復中心高年資醫師每個月都定期下到基層,指導基層康復工作的開展與落實。

  同時通過每年開展康複學習班、社區講座、接受基層康復醫護人員進修、接受社區專科護士培訓等工作提高社區康復醫療技術水準。

  為了暢通交流渠道,馬艷和團隊骨幹醫護與社區通過QQ群、微信群等加強聯繫,及時處理社區康復過程中出現的疑難問題。

  如今,越來越多在基層服務的社區康復醫護人員,開始用半蹲的姿勢為病人進行治療。(長江日報記者劉晨瑋 王愷凝 通訊員嚴睿 童天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