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構建國家支付體系戰略3.0

2016-05-26 17:30:36|來源:上海證券報|編輯:許煬

  支付清算是當下最為重要的、值得研究的金融前沿領域。我們需要跳出具體視線的局限,深入整個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的角度來探討中心化和去中心化邊界在哪,一方面要摒棄創新中的“劣幣”與泡沫,另一方面也必須擁有面向未來的洞察力。

  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完成的《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6)》日前在京發佈,報告從中國和全球兩個維度,從理論、實踐與政策多個視角,對支付清算領域相關問題進行“點”“面”結合的研究。

  當前,無論在宏觀層面還是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支付清算已逐漸從過去的中後臺“冷門”,轉身成為各方關注的熱點。誠然,對於支付清算體系,眼下公眾腦海當中都還有不同的認知,可能會關注支付機構、産品,或者是背後一系列的制度,這是討論問題的出發點。因而,我們需要跳出支付本身,從更高的層面看一下我們現在所關注的支付清算體系究竟是什麼。

  在筆者看來,對此至少有三個不同的視角。

  第一,基於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認識視角。對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監管和有效運行,2012年之後在全球逐漸達成了共識(PFMI),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提出了要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央行的相關報告中對此也有描述。在這些概念中,我們可以看到既包括支付清算、結算體系,也涵蓋了法律、會計、反洗錢等等軟環境因素。在此,我們更加關注支付清算設施本身,因為這是當下最為重要的、值得研究的金融前沿領域。我們現在研究支付問題,需要跳出具體視線的局限,深入到整個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的角度,來探討基本的定位、方向和問題。2012年之後,關於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軟規則不斷得到完善,各個國家在落實PFMI的過程中雖有一些差異,但是防範風險、穩健高效運行的總體方向是一致的。

  第二,基於國家支付體系的認識視角。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監管和完善,相關職責往往分散在各個部門當中。由於央行在整個體系中具有獨一無二的地位,所以從全球範圍來看,央行往往都承擔了更多責任。世人都看到了,近些年來,以美聯儲為代表的多國央行,都在直接或間接推動著國家支付體系的建設。其中,有的是對央行直接和間接控制的支付系統加以完善,有的是在某種程度上有效協調與證券市場相關的金融市場的基礎設施。國家支付體系與金融市場基礎設施是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切入點,國家支付體系主要著眼于從國家層面、從貨幣當局的層面如何影響支付效率和風險,協調金融基礎設施的功能與監管,從而構建更為平衡有效的金融後臺服務體系。以美聯儲為例,近兩年高度關注支付體系,把利益相關方都納入了國家支付戰略制定和落實的過程中,筆者認為這很值得我們對標。其最終期望的結果,就是實現支付清算體系的速度、安全、效率、國際化協作。

  筆者認為,像美國奧巴馬政府在大力推進的大數據戰略計劃一樣,美聯儲在2015年初發佈的“支付體系提升戰略”,對現代支付體系建設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某種程度上,我們大可借鑒其特點,打造中國版的支付體系發展戰略3.0。我們過去的支付體系發展也面臨類似挑戰,如碎片化佈局、安全與效率的衝突等。回顧歷史,支付體系戰略1.0可從1995年現代支付系統建設開始算,2.0可從2005年的大額支付系統開始算,3.0更多依託PFMI,綜合考慮國情與改革實踐打造全新支付體系發展戰略,旨在研究探討國家支付體系的內涵、發展目標、路徑與階段性策略。這一戰略的核心包括:行業宣傳與利益協調;協調支付系統與其他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關係;推動PFMI的落實和對接,法律與制度體系的全面梳理;制定和完善國家與行業層面的技術規則與標準制定;研究支付體系與貨幣金融政策制定之間的聯繫;推動支付體系的公眾參與、教育普及、支付消費者保護;增強支付服務的可得性與普惠性。

  第三,基於支付清算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認識視角。伴隨新技術的飛速發展,支付清算體系也出現一些新的內在矛盾與挑戰。一方面,在反思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中心化的趨勢。如PFMI意味著用正式的、非自由選擇的、多邊結構的、透明的市場來取代曾經的一些非正式的、自由選擇的、雙邊的、不透明的市場。再加上PFMI對FMIs的治理標準提出種種帶有公共性質的要求,使得這種金融改革被一些學者認為在用公共或準公共市場取代私人市場。另一方面,諸如區塊鏈在內的分佈式支付清算機制,又對整個體系帶來去中心化的重大挑戰。美聯儲在戰略報告也提到“便利金融機構間基於使用通用協議和標準發送和接受支付的公共IP網絡直接清算”,並且在其中發揮更多指導作用,實際上就是為了直面去中心化支付清算模式可能的顛覆式影響。隨著技術的變化,伴著從IT到DT的演進,我們在支付清算體系的研究與思考中,需深入探討未來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邊界在哪,一方面要摒棄創新中的“劣幣”與泡沫,另一方面也必須擁有面向未來的洞察力。

  去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指出,要“統籌監管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包括重要的支付系統、清算機構、金融資産登記託管機構等,維護金融基礎設施穩健高效運行”。與之在經濟金融運行和學術研究中的地位不斷提升相稱,支付清算體系也已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關注。在技術和制度變革成為現代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兩大驅動力的前提下,我們亟須深入認識過去、把握現在、展望未來,努力使得支付清算體系更好地服務於國家治理體系建設與核心競爭力優化、金融的高效與安全運行、社會公眾的福利改善與助力普惠金融。(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楊 濤)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