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存漏洞 詐騙團夥“青睞”第三方支付平臺
《瞭望》新聞週刊記者近日在福建廈門、泉州、漳州等地公安機關採訪發現,隨著第三方支付市場快速發展,第三方支付平臺越來越多被電信網絡詐騙團夥利用,詐騙分子通過網上支付、轉賬、POS機刷卡消費等手段轉移贓款、逃避打擊,公安機關偵破案件、追贓面臨極大困境。
多地公安機關相關負責人指出,第三方支付平臺監管漏洞較大,賬戶開設簡單、實名制難以落實,轉賬、取現便捷,查詢、及時凍結資金難度大,容易被犯罪團夥利用,風險值得警惕。
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轉移贓款案頻發
今年5月25日,廈門市民陳女士接到自稱是某購物網站客服人員的電話,對方稱陳女士在該網站的訂單出現異常,要退款給她,並給了她一個網址。陳女士登錄該網站,輸入名字、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並告知該“客服人員”手機驗證碼。
隨後,陳女士發現自己的銀行賬戶資金被轉走4999元。陳女士撥打“客服人員”電話詢問,對方稱陳女士可能操作有誤,需要到ATM機上退款。根據對方指示,陳女士在ATM機上分兩次將4.8萬元和5000元轉到對方賬戶。
公安機關調查發現,陳女士第一筆資金被詐騙分子轉到一個第三方支付平臺賬戶,第二次詐騙得手後,犯罪嫌疑人又將1萬元銀行賬戶資金充值到該第三方支付平臺賬戶,並將剩餘資金用於購買遊戲點卡,再出售牟利。
“犯罪嫌疑人多次將涉案資金在銀行賬戶和第三方支付平臺賬戶之間拆分、流轉,以達到轉移贓款,逃避打擊的目的。”廈門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民警陳鴻説。
更需高度關注的是,陳鴻告訴記者,犯罪嫌疑人使用的多個第三方支付平臺賬戶,無一實名。
這並非個案,僅今年1至5月,廈門市反詐騙中心就共接報涉案贓款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轉移的警情1606起,佔詐騙警情總數的36.3%。
在漳州、泉州等地,電信詐騙團夥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轉移贓款案件多發。泉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一大隊大隊長陳宗慶、漳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支隊長陳愛國介紹説,從發案情況看,詐騙團夥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轉移贓款主要有3種手法:
將贓款在銀行卡賬戶和第三方支付平臺間多次切換、轉移。詐騙分子通過誘騙、竊取、遠程操控被害人電腦等方式,獲取其銀行卡交易、授權認證的短信驗證碼或銀行卡的網上銀行操作權限,將受害者賬戶資金轉移到詐騙團夥控制的第三方支付平臺賬戶,通過取現、充值功能將涉案資金多次在多個銀行賬戶和第三方支付平臺之間切換。
線上消費。詐騙分子誘騙受害者將資金轉賬至指定銀行賬戶後,通過涉案銀行卡的網上銀行、短信驗證功能等,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線上支付工具進行消費,主要是購買手機充值卡、遊戲點卡、比特幣等,再出售給專業“收卡”團夥套現。
POS機套現。詐騙分子誘騙被害人將錢款轉賬至其指定的銀行卡,然後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發行的商戶POS機進行刷卡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