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殺入”壽險 BATJ逐鹿保險江湖
騰訊旗下子公司參與發起設立和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近日獲批籌建,騰訊入局壽險使得互聯網巨擘在保險市場的逐鹿格局初現端倪。與此同時,互聯網保險平臺融資則又見新錢涌入,上市公司對於互聯網保險業務的熱情仍未見減少。市場人士認為,出於流量變現和公司戰略的內在訴求,互聯網巨頭尋“保”已經呈現多個層次格局,繼互聯網保險去年連獲大額融資後,創業企業有望在2016年見證更多的融資事件和融資數量,而鋻於融資條件更加苛刻、門檻更高等因素,市場主體的融資階段也明顯向中後期偏移。
分析人士稱,大數據等技術創新使得Fintech(金融科技)可以全面應用於支付清算、借貸融資、財富管理、零售銀行、保險、交易結算等金融領域,而社會對於保險需求的增大體現于互聯網渠道,是互聯網保險對資本形成吸引力的主要原因。BATJ等互聯網巨頭涌入,保險業的格局勢必會發生大變動。
BATJ齊上陣尋“保”
互聯網巨頭伸向保險業的“手”動作不斷。近日,騰訊旗下子公司參與發起設立的和泰人壽獲得保監會批准,該公司有望依託騰訊在互聯網方面的資源。資料顯示,和泰人壽由中信國安、騰訊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北京英克必成科技有限公司等八家市場主體發起設立,其中騰訊為並列第一大股東。據悉,和泰人壽是普通保險公司牌照,可以在線上線下同時發力,但“輕資産”依然會是其基本定位之一。據報道,和泰人壽內部已經制定了互聯網保險戰略規劃。分析人士認為,和泰人壽在享受普通保險牌照帶來的業務局限少等優勢的同時,未來運營模式將更多采用互聯網保險公司的模式,相對於傳統保險公司而言,對互聯網平臺和技術會有更多的運用。
至此,互聯網巨頭在保險業的佈局版圖愈見清晰。此前,在進軍保險業的過程中,阿裡巴巴、騰訊、中國平安等公司發起設立眾安保險,成為國內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另外,阿裡巴巴其旗下的螞蟻金服發起設立的信美相互保險社于近期獲批籌建,而增資國泰財險也獲得保監會批准,阿裡巴巴還與中國太平、太平人壽等市場主體發起設立阿裏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1月,百度稱擬與安聯保險、高瓴資本發起設立互聯網保險公司百安保險。另外,京東正向監管部門申請設立互聯網財險公司。
上市公司方面,東方財富正申請設立保險代理公司,恒生電子擬參與發起設立粵財信用保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銀之傑參與發起設立互聯網保險公司易安保險,並擬發起成立安科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計劃設立壽險、財險、健康險等傳統保險公司的上市公司更是不時涌現。最近的消息是,8月3日,復星國際公告稱,保監會已同意其全資附屬公司上海復星産業投資有限公司(復星産投)與其他獨立第三方,在廣州市籌建復星聯合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方正證券分析師林喜鵬認為,互聯網巨頭尋“保”是出於流量變現和公司戰略的內在訴求,實現路徑包括四個層次:一是直接與保險公司合作,作為渠道提供代銷服務,優勢互補,各司所長,迅速變現流量;二是參與、發起保險仲介機構,參與保險産業鏈,豐富金融牌照,將流量注入仲介服務;三是參與、發起保險公司,取得保險牌照,線上線下關聯協同;四是參與、發起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取得稀缺互聯網保險牌照,以便不受時空限制迅速在全國開展業務。另外,互聯網公司還可以通過投資互聯網保險科技初創企業獲得創新戰略增長點。
林喜鵬表示,互聯網巨頭已經通過成熟的平臺擁有龐大的流量,其中百度、阿裡巴巴、騰訊三家互聯網公司流量均已躋身世界前五,海量的流量需要尋找變現機遇。在戰略佈局方面,基於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一系列技術創新,Fintech可以全面應用於支付清算、借貸融資、財富管理、零售銀行、保險、交易結算等金融領域,是金融業未來主流趨勢,也是互聯網巨頭的戰略佈局對象。在技術上,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技術和技術人才為互聯網保險提供創新動力,是保險科技的最核心力量;在流量上,互聯網巨頭掌握各種各樣的保險場景,為開發場景應用保險提供了條件。
平臺吸金“擴融”門檻增高
國內的保險業正迎來高速增長,互聯網保險也在爆發。尤其是互聯網保險作為互聯網金融的一部分,除了吸引互聯網公司等産業資本的視線外,也受到各路創投資本的關注,對於創業企業的融資成為近兩年來互聯網保險平臺追求的新故事。曲速資本聯合互聯網保險觀察網發佈的《2016互聯網保險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從融資情況來看,截至2015年,互聯網保險公司共發生23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金額超過70億元人民幣。2016年互聯網保險市場可能將見證整體融資並購金額超過50億美元的局面,預計將有至少3家公司融資超過1億美元,而互聯網保險保費規模將在2015年的基礎上再翻一番。
8月3日,保險電商平臺慧擇網宣佈B輪融資獲得國內投資機構達晨創投近億元追投。慧擇網相關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三個月前已獲得萬融時代資本、創東方和考拉基金B輪聯合投資2億元,加上本輪追投,慧擇網成為今年以來互聯網保險領域融資規模最大的企業。慧擇網CEO馬存軍認為,隨著各路資本紛紛進駐,五年後,中國市場或將出現千億市值的平臺,而在2018年左右就可以看到互聯網保險對傳統保險業的巨大撼動。
互聯網保險觀察網發佈的報告顯示,從2014年到2016年7月,互聯網保險市場共發生55起融資事件。其中,2015年融資事件增長明顯,共有29起互聯網保險投資事件,相比2014年增長262%。截至2016年7月末,15家互聯網保險創企共發生16起融資事件,其中慧擇、大特保均完成億級B輪融資。整體上看,大額融資呈現增多趨勢。2016年的融資數量有望超越2015年。
與此同時,新的趨勢正在萌芽。2016年互聯網保險創業企業的融資階段明顯向中後期偏移,早期融資數量大量減少。截至7月末,互聯網保險創業企業的融資階段明顯偏向於中後期,A輪後的比例達到了33%,而天使輪早期融資事件則在明顯減少。報告分析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互聯網保險尚屬於新興行業,一方面則是因為獲得A輪以後的項目對於資金的需求更旺盛,融資條件也更為苛刻、門檻更高。
錯位競爭大浪淘沙
從全球融資情況看,互聯網保險依然是金融領域中受到青睞的熱點區域。方正證券提供的數據顯示,互聯網保險隨Fintech大勢蓬勃發展,2015年風險投資額達26.5億美元,接近Fintech領域風險投資總額的20%,增長258%,而互聯網保險是其中高速發展的分支之一。
分析人士認為,社會對於保險需求的增大體現于互聯網渠道是最主要的原因。林喜鵬表示,從需求側看,互聯網保險的需求迅速增長,被互聯網保險服務的用戶增長明顯;從供給側看,越來越多的傳統保險公司開始加速佈局互聯網保險,展業主體數目迅速擴大。互聯網保險繁榮發展是大勢所趨,無論從保險端還是互聯網端來看均能得到印證。中國未來3到5年通過互聯網購買保險的消費者將達到82%。移動互聯網用戶增長是互聯網人口增長的新動力,也為互聯網保險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空間。
中泰證券分析師程嬌翼表示,互聯網保險的一大重要角色在於挖掘場景化、碎片化的保險需求,除萬能險之外,一些互聯網保險平臺在壽險和健康險上吸收的保費規模在持續抬升。程嬌翼認為,Fintech從技術、思維以及商業模式上創新著金融服務模式,在市場以及監管的洗禮之下,優質標的將大浪淘沙、去偽存真,與之對應的徵信、眾籌、互聯網保險、人工智能投顧、財富管理等子領域均具備長期的成長和空間。
林喜鵬稱,雖然互聯網保險為保險行業打開了空間,但並不能完全替代傳統保險,傳統保險巨頭在品牌、資本、人才、産品、線下服務、戰略佈局等方面,都有著一般互聯網保險公司無法比擬的優勢。此外,互聯網保險的政策風險以及低利率環境對保險行業的影響,可能成為互聯網保險發展中的風險因素。
市場人士稱,互聯網保險應與傳統保險進行錯位競爭,通過基於碎片化場景的産品,關注各種被忽略的市場細分,繼續挖掘市場潛力。(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