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時代的普惠金融

2016-09-19 09:38:26|來源:金融時報|編輯:許煬

  普惠金融是一種主要面向大眾長尾客戶提供更為便捷、更加安全服務的金融形態。普惠金融的概念從提出至今已經十餘年,從全球發展的經驗來看,普惠金融需要不斷適應社會進步與現代化的進程與步伐,為其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維繫品質、體現公平。 

  尤其在當前的移動互聯時代,我們更加應該立足於廣大客戶的需求及痛點,為普惠金融的可持續發展插上創新的翅膀,“讓金融更好地惠及民生”,讓每一個存在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大眾都能公平地享受到安全、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 

  客戶的需求與痛點 

  普惠金融強調普及性,因此找準客戶定位並分析客戶需求及痛點對普惠金融的持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可以看到,當前所處的社會正進入全新的移動互聯時代,智慧移動終端迅速普及,移動應用的滲透率不斷提高,本地化的服務更加高效,線上活躍人群不斷增加,中等收入人群快速增長,長尾客群不斷增厚,金融機構所服務的對象以及服務對象的行為模式、消費習慣和金融服務需求都在發生快速、深刻的變化,這些都需要我們持續跟蹤並提前研判。 

  調研發現,當前廣大客戶對普惠金融服務的需求與偏好主要集中在賬戶管理、投資理財、信用貸款、移動支付以及生活服務等領域的便捷性與貼心感。 

  例如,信用貸款這一新興金融服務方式正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接受;超過八成的客戶均希望普惠金融能夠提供便捷的公共事業服務繳費服務(包括水、電、煤、氣、暖、交通罰沒等),超過半數的客戶希望普惠金融能夠一站式提供與出國、教育、醫療、旅遊等相關的O2O生活服務等;另外,客戶在選擇普惠金融的服務渠道與服務模式時,對便利性與貼心感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移動互聯網渠道以及可定制化的服務模式已經成為客戶的首要選擇。 

  深耕場景化金融 

  在重點場景深耕方面,主要是應立足客戶需求及偏好,並切實做好惠民金融、小微金融、農村金融以及跨境金融等四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應以移動支付為重點,發展惠民金融。移動支付一方面具有小額便捷的普惠特點;另一方面又具有快速發展的適應能力,有利於催生新的普惠金融模式。尤其是近一兩年來,廣大客戶已經非常樂於接受移動支付這種新的服務模式,並且其推廣的速度以及對百姓生活滲透的程度遠超出我們的想像。因此,我們應在加快推進移動支付産品佈局過程中,重點將便利的移動支付和社交、出行、消費、繳費、教育、理財、醫療健康等客戶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有機結合,圍繞社區、園區、校園、醫院等業務場景持續豐富惠民金融服務體系,有效拉近百姓與金融服務的距離,並滿足廣大客戶對普惠金融服務的多樣化需求。 

  第二,以數字信用為核心,創新小微金融。當前小微企業融資難與融資貴問題的最根本原因是缺信息、缺信用與缺産品,因此我們有必要將數據視為普惠金融的重要戰略資産,並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建立基於數字信用的風控體系,進一步強化融資産品服務的供給側創新,為小微企業及個人消費者提供自動化、直通式的融資服務新模式,提高融資效率,降低融資成本,服務實體經濟。 

  第三,以模式創新為突破,助力農村金融。當前我國農村金融已經具備比較好的基礎條件與群眾基礎,但同時又存在一些客觀困難與薄弱環節,這為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模式、延伸農村金融服務觸角、提升農村普惠金融服務水準等提供了比較好的環境與較大的機遇。一方面持續加大對農村地區的信貸投放,尤其是重點提升農村貧困地區的普惠金融服務能力,拓展農村貧困地區的金融服務渠道和網絡;另一方面通過互聯網模式精準對接農村地區的特色産業金融服務需求,圍繞農村産業鏈及農民生活場景等兩大領域打造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生態,實現“農特産品進城”與“金融服務下鄉”。 

  第四,以體驗提升為抓手,促進跨境金融。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居民生活水準的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居民開始走出國門,跨境金融服務已經成為廣大客戶的標準配置型需求。有必要通過互聯網模式整合線上與線下優勢資源以及境內與境外的服務網絡,“化繁為簡”,並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不同的出國階段將差異化的跨境金融産品及增值服務有機嵌入到相應的出國服務場景中,持續打造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務新生態,給有出國需求的個人客戶以全新的服務體驗,並基於進口與出口場景為跨境中小電商企業提供便捷的支付、收單、資金清算、結售匯、融資、反洗錢等全方位服務。 

  有效防範金融風險 

  在全新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普惠金融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還需要有效防範風險,要在便捷性與安全性之間做好平衡。 

  尤其對於大型商業銀行而言,更要按照人民銀行《關於改進個人銀行賬戶服務加強賬戶管理的通知》等監管要求,堅決落實賬戶實名以及賬戶的分類管理,不斷提升遠程開戶體驗水準以及賬戶服務品質,將信息安全、資金安全與權益保護等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與此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做好廣大客戶的普惠金融知識普及與教育,有效提升消費者的風險防範與自我保護意識,使廣大消費者有能力甄別披著普惠金融服務外衣的偽金融創新與騙局等,避免陷入各類非法金融活動的陷阱。 

  普惠金融的發展是一項久久為功的民生工程,是所有金融機構的長期共同使命。下一步,我們應繼續踐行國家普惠金融發展戰略,積極把握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趨勢,持續創新普惠金融服務模式、豐富普惠金融服務內涵,並將相關成果更好地惠及普羅大眾,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的發展。(曹漢平)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