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聚焦金融創新:移動互聯網助力普惠金融轉型升級

2016-09-13 08:56:33|來源:中國新聞網|編輯:許煬

  隨著互聯網、雲計算等科技與金融産業的融合,中國金融業正在加速創新與轉變,普惠金融的發展亦不例外。在此間召開的第十七屆中國金融發展論壇上,與會專家普遍認為,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現有金融運行的模式和格局,有望助力中國普惠金融的轉型升級。

  對此,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副秘書長王素珍亦持相同意見。針對普惠金融而言,王素珍指出,近年來,伴隨互聯網+浪潮,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文件,鼓勵通過電子平臺改善農村支付環境,移動互聯網、特別是移動支付逐漸成為解決普惠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的切入點。與實際網點相比,移動支付的交易成本、硬體成本相對較低,同時移動終端、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也為農村移動支付創造了無限空間,移動支付服務三農已經成為了新的市場熱點。  在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林曉軒看來,農業銀行在農村雖然有非常龐大網絡,但在對“三農”提供普惠金融服務時,還是面臨著非常大的挑戰,需要依靠互聯網、大數據來推動普惠金融的轉型,改變在農村的服務方式。

  林曉軒指出,在農村提供的業務方面,農業銀行有1.27萬個縣以下的村鎮網點,在縣級以下的鄉鎮覆蓋基本上是超過30%,進一步在線下大規模地擴充網店的條件並不具備。“同時農行在農村地區面臨的挑戰就是,産品和服務基本上是比較基礎、單一的。”

  “從去年開始,農業銀行進行了一個互聯網轉型的規劃,並且已經開始實施,從今年上半年已經開始落地。這使得農業銀行在線下網點跟線上提供差異化服務和定制化服務進行對接、進行聯動。”林曉軒説。

  對此,中信銀行電子銀行部副總經理董明亦表贊同。董明進一步指出,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對於金融行業的影響越來越大。移動互聯網隨時隨地的特點使得它成為踐行普惠金融理念的最佳載體。移動終端已成為當下消費者觸網的主要方式,移動互聯網對各行各業都有深刻的影響,也包括金融行業。(記者 陳康亮)

  董明引用一份報告的數據稱,截至去年年底,國內互聯網智慧設備的用戶數量已接近9億,其中“80後”佔近80%,有非常明顯的年輕化趨勢。人均單日使用手機時長已達到2.36個小時,人均單日啟動應用的頻次已達78次。

  “這是非常可觀的數字。”董明説,對於銀行而言,還必須意識到,移動互聯網的碎片化特徵進一步引發場景化特徵,意味著銀行的産品和服務和人們的消費、使用場景緊密結合,而非傳統意義上圍繞資産端來設計産品。

  值得注意的是,王素珍提醒,安全性對互聯網金融具有極大的重要性。根據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日前的調研顯示,安全性是移動支付用戶最看重的因素,佔比是73.4%。這就要求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高度重視移動支付的安全和風險控制,也需要監管部門、行業協會以及相關資産主體切實採取措施,有效防範相關風險。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