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校園貸亂象須強監管嚴打擊
校園貸亂象已成為熱點話題。今年以來,校園貸風險逐漸顯現,有關校園貸冒名借貸、暴力催收以及過度消費等新聞時常見諸報端,亂象叢生令人擔憂。網民認為,遏制校園貸亂象蔓延,必須進一步明確主體責任,精準打擊違法違規校園貸,制定操作性更強的配套細則,同時加強執行落實。
野蠻生長亂象頻出
網民表示,校園貸服務是現在大學校園裏常見的“牛皮癬”,“無抵押,到賬快”等“優勢”深深吸引著急需用錢的學子,但是這一“新興”行業帶來的卻是諸多亂象。半年來,經媒體曝光的大學生因“校園貸”出問題的案件就有13起,涉及大學生人數500余人,涉案金額超千萬元。
網民“莫疾”認為,現在的校園貸“申請便利、手續簡單、放款迅速”,導致的是“信息審核不嚴、高服務費、高違約金”問題,而大學生年輕衝動,虛榮心強,金融知識匱乏,防範意識薄弱,這些因素持續堆積,亂象就不可避免了。
網民“李一陵”表示,一部分校園貸平臺,為了擴大市場,追求利益最大化,過度刺激乃至利用大學生的高消費慾望,把大學生往火坑引的做法,跟地下非法高利貸沒有本質的區別。這樣的校園貸,透支的不僅是大學生的信用和青春,也是在透支校園貸乃至於整個網貸行業的未來。
強化監管精準打擊
教育部、銀監會等部委曾多次發文提示校園貸風險,多地地方金融局也下發配套細則。令人遺憾的是,在百般呵護下,一些大學生依舊沒能逃脫非法校園貸的“魔爪”。這從客觀上證明了大學生的借貸需求旺盛,只有為大學生提供渠道暢通、手續便捷、利率合理的金融借貸服務,讓校園貸在法治化市場化的軌道上運行,大學生的合法權益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網民“范佳富”認為,政府“有形之手”應該營造良好的市場與政策環境。如出臺更加具體的、操作性更強的配套細則,並實施常態化監管,用法律武器捍衛政策的權威和執行力;放鬆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管制,讓正規合法的信貸機構走進校園,引導市場充分競爭等等。重點是提高借貸門檻,尤其是強化借貸平臺的審核力度,嚴防冒名借貸問題。
網民“吳龍貴”建議,對於“校園貸”問題,除了加強監管,更要精準打擊,必須及時補上漏洞,嚴格區分合法借貸與金融詐騙,對某些打著校園貸的幌子給大學生“挖坑”的借貸平臺,該取締要取締,該重罰要重罰,不能手軟。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遏制校園貸亂象的蔓延,並保障其健康、良性的成長。此外,大學生也要不斷加強對風險的識別和防範能力,同時少些虛榮心,避免過度透支消費。(記者 明航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