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係移動支付PK第三方支付
現在外出吃飯、購物,帶現金的人越來越少了。從刷卡支付到現在直接手機掃碼支付,支付手段越來越便捷。記者近日發現,傳統的商業銀行也不甘落後,紛紛佈局掃碼支付領域,搶佔這塊蛋糕。日前,建行河北省分行舉行“龍支付”産品推介會,據悉,這是建設銀行向“互聯網+”轉型發展,首次推出的個人支付品牌。也是同業首個融合NFC、二維碼、人臉識別等各種新型支付技術,線上線下消費場景全覆蓋的全新支付産品組合。據記者了解,不僅僅是建設銀行,今年以來,多家銀行均推出了移動支付産品。那麼,銀行係移動支付與以支付寶、微信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有什麼不同,它們是否存在優勢呢?
不帶現金、銀行卡,移動支付正在成為消費習慣
又到了年底同學、朋友聚會多的時段,在省會某單位工作的鄭茹,今年剛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她告訴記者,這個月她參加了三次同學聚會。“除了一部手機之外,我沒有帶銀行卡。”鄭茹説:“吃飯、喝茶、看電影全部可以用手機移動支付解決。”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像鄭茹這樣,習慣移動支付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根據權威機構的統計:截至今年8月份,我國的移動支付用戶規模已經達到3.58億,其中,大學生和23-29歲的職場新人構成了生力軍。78%的受訪者表示曾使用移動支付買過衣服;71%的受訪者表示會使用移動支付訂外賣或者在餐廳付款;77%的受訪者表示用微信或支付寶處理生活帳單;50%的人直接使用手機規劃並支付行程。今年4月,微信支付團隊宣佈啟動“星火計劃”,計劃投入1億元行銷經費,全力扶持平臺服務商。騰訊公司微信支付産品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他們可能還會考慮ToB市場,比如像農業、工業的考量,來進行場景上的創新和應用。螞蟻金服宣佈,在未來三年內,投入10億元現金,至少扶持百萬開發者和千萬中小商戶及機構。
根據某諮詢機構預測,今年年內我國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將超過12萬億元,到2018年則有望超過18萬億元,之後還有望保持較長時間的中高速增長。
商業銀行紛紛發力移動支付
互聯網企業在移動支付市場激戰正酣,傳統金融機構也開始發力。
今年7月15日,工商銀行發佈二維碼支付産品,正式進軍移動支付戰場。工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工行推出的二維碼産品可覆蓋線上線下和O2O支付全場景,使工行與廣大的中小商戶建立了一個直接的聯繫,未來銀行會通過大數據的分析,來掌握和了解這些廣大商戶的生産經營的情況、現金流,從而銀行為這些廣大商戶提供信貸融資支持,搭建了一個好的數據基礎,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12月,建行在我省推出“龍支付”,從頁面設計來看,該支付産品與微信支付、支付寶非常相似,有AA收款、付款碼等功能。
此外,農業銀行推出K碼支付,交通銀行推出了“雲閃付”“立碼付”,郵儲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等也陸續推出二維碼轉賬支付。
銀行係移動支付優勢在哪
在今年二季度第三方互聯網支付交易規模市場份額中,支付寶佔比42.8%,財付通佔比20%,二者已經瓜分超六成的市場。在大中城市中的線下商超、餐飲等線下高頻支付場景大部分已被支付寶、微信支付所覆蓋的現實面前,銀行還有多少機遇?
工行表示,與第三方支付相比,“銀行係”二維碼個人付款、收款均無手續費,且個人間交易資金實時即可到賬,第三方支付機構則對提現加收手續費,支付賬戶內的資金不再能免費回到個人銀行賬戶。因此,銀行係的二維碼在手續費上有一定的“先天”優勢。在安全方面,工行二維碼支付過程可對原始卡號變異處理,隱藏真實卡號信息,並可進行單筆、日累計交易限額管理,且24小時實時監控二維碼支付交易。據了解,民生銀行和建行的二維碼採用Token技術,本身不包含賬戶敏感信息,提供銀行級安全保障。
與工行將二維碼支付載入在融e聯上不同的是,建行的“龍支付”附著在手機銀行之中。建行河北省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龍支付”除具備普通移動支付的基本功能外,還具有幾大優勢。第一,更開放的用戶體驗。龍支付面向所有社會大眾,無論是否建行客戶,只需下載建行手機銀行APP均可申請註冊成為龍支付客戶。建行錢包一戶連多卡,客戶既可以綁捆建行卡,也可以關聯他行卡,捆綁借記卡,還可以捆綁信用卡;立足小額支付場景需求,幫助客戶區分主輔賬戶應用,有效隔離風險。第二,更多樣的支付方式。龍支付兼具IC卡閃付、龍卡雲閃付、聲紋支付、二維碼支付等新型支付技術,同時支持客戶持手機主掃、被掃等多種場景支付。既可用於個人客戶之間的相互轉賬付款,也可以用於小商鋪、小攤販生成二維碼收款,還支持大中型商戶、餐飲企業等用掃碼槍掃龍支付收款。同時龍支付手機客戶端豐富了ATM刷臉取款和聲紋取款功能。第三,更豐富的支付場景。建行在龍支付的場景打造上致力於全方位貼近客戶生活,將緊密契合交通出行、網絡購物等日常支付場景,聯合合作方提供行業應用解決方案,通過全面支持線上線下交易、支持商戶移動端手機銀行APP支付,將龍支付廣泛應用於客戶衣食住行各個方面。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還有7億人沒有上網,移動支付市場增量空間還很大。銀行人士則表示,今年以來,微信、支付寶相繼宣佈提現收費,支付賬戶內的資金回流到個人銀行賬戶不再享受“免費午餐”,這無疑為銀行係提供了反超的契機。(記者 劉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