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白條的風險分析與制度完善

2017-02-21 08:57:04|來源:經濟參考報|編輯:許煬

  京東的“白條”是一項面向個人消費者的消費金融業務,以京東會員的信用體系為依據。用戶在京東消費時,享受“先消費、後付款”的信用賒購服務。用戶需要登錄京東賬戶,才能申請“白條”的信用額度,包括用戶的交易次數和購買商品數量等參數,被京東以“戰鬥力”的名義劃分用戶等級。

  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京東白條”這一微創新的現實意義在於,它不僅是互聯網企業邁向個人消費信貸領域的第一步,也有效降低了金融消費者使用金融工具的門檻。京東白條作為將信貸對象轉向廣大消費者的一款産品,填充了互聯網金融的産品類型。因而京東白條是對互聯網金融的一個重要補充,它將使得互聯網金融行業更加豐富更加全面,有利於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京東白條發展面臨的風險

  京東白條現階段還面臨著多方面的風險,這些風險需要京東進一步去解決,如何解決這些風險是京東白條所面臨的一項重要的挑戰。

  第一,技術風險。

  京東白條業務的發展是以京東賬戶為依據的,每筆交易的産生、數據的獲得以及信息的編制都是通過計算機與網絡進行的。京東機密技術是通過客戶端密碼與手機驗證碼進行的,若客戶端密碼被他人盜取,會給客戶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

  第二,法律風險。

  法律風險是指由於互聯網金融業務沒有遵循法律或是交易主體不履行義務而引起的風險。我國目前的立法工作和經濟發展態勢並不相適應,前者明顯落後於後者,我國當下的證券法、銀行法以及保險法與京東白條的業務需求都存在差距。

  第三,監管風險。

  京東白條背後公司為互聯網企業,而目前互聯網金融相關監管遲遲未落地;監管上沒有清晰的界定,這也是京東白條沒有取得相關資質依舊能夠運營的一個重要原因。京東白條模式類似于虛擬信用卡,央行曾發文暫停虛擬信用卡,的確向市場發出了一個整頓信號,但是暫停並不是叫停。

  第四,信用風險。

  中國信用環境尚處於落後階段,個人貸款違約風險較大;電商公司以消費金融形式開展個人授信,未進入央行徵信系統,個人信用體系建設也不是短期可以實現的,難以保證用戶不出現惡意違約,不出現信用危機。京東白條額度給出上是按照消費者購買産品類型、交易金額和交易次數等這些信息給出的,這些信息並不能夠對客戶的信用進行直觀且真實的掌握,根據這些信息進行信用額度審批,最終審批結果也將缺乏客觀性,因此存在較大的客戶違約風險。對於價格為王的網購市場,用戶忠誠度難以通過單個平臺的大數據分析而得,壞賬控制能力將是電商展開消費金融的重要關鍵。

  第五,産品風險。

  中國人的消費觀決定了提前消費的觀念接受度較低,信用卡的日益普及在一定程度上讓消費者認識到超前消費這一理念,但在實際使用上中國人的固守成規與被動性使消費金融發展道路還較為漫長。

  第六,財務風險。

  截至2016年9月30日,京東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資金及短期投資共計354億元人民幣(約53億美元),但其中可流動資金約為20億。面對大多數用戶申請白條失敗的輿論壓力,未來京東需要開放更多名額以刺激消費,京東需依據自身的數據,對用戶的消費情況、信用情況作出初步的判斷,以降低自身資金流轉困難所致經營風險。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