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借貸登記研討會在銀川召開
2月28日,由互聯網金融千人會、金融時報社、中國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院聯合主辦,寧夏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承辦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民間借貸登記的挑戰與機遇”研討會在銀川召開。來自中國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院、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地方金融辦、大型支付企業以及各地民間借貸登記服務機構的專家學者就當下民間借貸登記服務、民間金融徵信等議題進行了探討,共同把脈“移動互聯網+”時代民間借貸登記的挑戰與機遇。
金融時報社社長邢早忠出席會議並致辭。邢早忠表示,民間借貸是民間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直接融資的一種方式,它的健康發展對於激活民間資本、扶助小微企業、服務地方經濟具有客觀促進作用。
會上,中國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院、互聯網金融千人會發佈了《中國民間借貸登記服務機構研究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月,省市縣各級民間借貸登記服務機構約150多家。中國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院院長、互聯網金融千人會會長黃震表示,在“移動互聯網+”背景下,民間借貸的轉型升級將更有作為。互聯網新技術的推動,可進一步減少民間借貸登記機構的風險和成本,也將促進民間借貸登記機構將撮合民間融資、完善備案管理、建立監測體系、規範民間借貸行為的四代功能實現一體化構建。
2012年,溫州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試點作為我國首個民間借貸登記試點成立。據溫州市人民政府金融辦副主任余謙介紹,溫州市民間借貸備案登記量和金額逐年上升,目前溫州市共有7家民間借貸服務中心和5家備案中心,實現全市備案登記網絡全覆蓋。截至2016年末,民間借貸自願備案佔比達84%。
談及如何進一步規範民間借貸,余謙表示,一方面,期待國家層面加快形成統一的監管合力,重視提升民間借貸信息的監測工作;另一方面也期待制定出臺全國統一規範的民間借貸法律法規,加強對非法集資、惡意收取公眾存款等行為邊界的司法界定。
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所登記的信息,是徵信系統一個可靠的潛在數據源,將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的信息納入徵信系統,可作為信用信息的有效補充。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東亞和太平洋區金融基礎設施技術援助負責人賴金昌表示,未來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的模式,可以通過一個中繼系統轉接到徵信系統。機構或個人可以把信息給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登記服務中心再跟正規的徵信系統進行連接,並按同一渠道查詢徵信信息以及取得其他服務。
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非銀行信用信息採集部副總經理戴時裝表示,推進民間借貸信用秩序規範化,應充分運用市場化機制,從借貸雙方、參與機構的客觀需求出發,才能發揮出長效、穩定的作用。(見習記者 陳彥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