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係金融科技公司最近悶不作聲幹些了啥

2017-06-19 10:48:13|來源:證券時報|編輯:許煬

  去年底監管部門集體批籌9家民營銀行,按進度將在這兩月全數迎來開業檔期。民營銀行的開業潮起,直接帶動金融科技公司業務擴容。

  以銀行係金融科技公司興業數金(興業數字金融服務(上海)公司)為例,該公司的客戶包括目前已開業的14家民營銀行中的半數玩家,為後者提供信息系統雲服務、IT系統研發與管理、運維體系建設等核心後臺支持。

  這就牽扯出了一個更為複雜而廣闊的話題——相對互聯網係金融科技公司的長袖善舞,銀行係金融科技子公司顯得低調甚至“笨拙”。

  一位民營銀行高管告訴記者,目前該行分別在聯合貸款(授信審批、備付金管理及對賬)及金融雲服務上與外部機構有合作,基於安全性、合規性和業務助推性等考慮,該行並沒有選擇互聯網背景的金融科技平臺,而傾向於和銀行背景的技術服務商及一家互聯網銀行開展合作。正式開業一年半的興業數金,成了他口中“銀行背景技術服務商”的首選。

  有意思的是,該高管提出的安全性、合規性和業務助推性,串聯起了目前市場對技術系統供應商的主要考核標準。從這三點出發,我們不妨開啟一個深入探討:目前市場上幾大互聯巨頭都以旗下金融科技子公司為載體,來搶灘金融機構的數據託管、IT運維等命門。他們在不同場合宣揚自身的金融科技理念和實力,但與悶不作聲的銀行係金科子公司相比,究竟有多大勝算?

  首先,相較互聯網企業推出的第三方公有雲,對數據加密性要求最高的金融業將系統搭在行業雲上,可能會更加受監管認可。一個可能令互金巨頭沮喪的事實是,銀行係背景的金科公司有個天然優勢:以興業數金為例,其母公司興業銀行本來就是《銀行業金融機構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指引》、《銀行業金融機構信息科技非駐場集中式外包監管評估》兩項標準的制定者之一,更別説還牽頭起草了《中小銀行信息系統託管維護服務規範》。這些都是硬體上的優勢。也就是説,由行業內掌握關鍵資源的、起主導作用的組織建立並維護金融雲,在現實條件下能最大化保護私有數據託管的合規性。

  這當然不僅僅是興業數金一家的優勢,只是借這個例子一窺銀行係選手情況。

  其次是業務助推力,這個邏輯也不難理解:依靠母公司,銀行係金科子公司能為金融機構客群提供的不僅僅是技術,而是在技術上疊加金融場景。興業數金的做法是,在提供信息系統雲服務之外,聯合興業銀行拳頭産品銀銀平臺,為科技能力、獲客能力、産品研發能力均較為薄弱的中小銀行提供直銷銀行搭建、交易銀行嵌入式金融、智慧演算法、票據見證代管及區塊鏈電子合同等服務,目標直指金融與生活場景融合、産品與渠道交叉協同。

  基於以上兩大主要特性,讓興業數金在開業後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內,簽約了主要囊括村鎮銀行、城商行、農商行、民營銀行在內的300多家銀行客戶(截至一季度末),從興業銀行的角度出發,實現了傳統優勢業務託管服務的渠道再下沉。

  這只是記者掌握的興業數金的大致業務輪廓,除此之外可以確定的是,這家公司會繼續跟互金巨頭正面較量,將會在金融雲的基礎上,全面衍生出金融超市、資金存管、線上信貸、聚合支付、資信證明、電子錢包 ,形成一個完整的商業生態閉環。

  不難發現,互金巨頭愛走的路,銀行係金科公司悶不作聲也在亦步亦趨。更為重要的是,興業數金並不是一個孤例,零售之王招行也在去年初低調入局,設立招銀雲創(深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該公司低調異常,招行方面也未回復記者關於該司業務開展狀況的問詢。但記者從可信渠道獲悉:該公司同樣瞄準信息系統整體託管金融雲服務,但客群並沒有成規模化,而且沒有集中在銀行業,而是逐步接入了某第三方支付公司和初創型持牌金融機構。

  總之,瞄準傳統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與踩準創新性互聯網金融機構群起帶來的機會,銀行並沒有無動於衷,而是早已擼起袖子低調進場掘金,與臺上風光的互聯網企業形成鮮明對比。(記者 劉筱攸)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