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瘦身”不只關乎餘額寶未來
餘額寶基金管理者天弘基金日前發佈公告稱,自8月14日零點起,個人持有餘額寶的最高額度調整為10萬元。此次餘額寶下調最高額度,已有存量不受影響,用戶轉出、消費以及收益結算等均不受任何影響。這是繼今年5月27日餘額寶將個人交易賬戶持有額度上限由100萬元調整為25萬元之後的二度下調。
餘額寶為何要將錢“拒之門外”?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或與螞蟻金服的開放政策有關,其自運營平臺“財富號”向基金行業的開放,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選擇,這使得“堵”中有“疏”;同時,也可能受壓于貨幣基金新規的監管要求。總之,不管基於何種原因,餘額寶自我約束,小步慢跑,為其“穩上加穩”增添助益。由此反觀現在許多互聯網金融企業,甚至包括一些傳統銀行業金融機構,它們有必要反思,在“熱情”與“理性”、“積極冒進”與“適度退守”之間,自身是否保持了清醒認識,是否努力做到了把握平衡?
餘額寶一再下調個人持有額度,也給個人投資者提了個醒。雖然,從公開數據來看,餘額寶人均持有金額不過幾千元,絕大多數用戶根本感覺不到瘦身舉措對自己的影響,然而仔細想想,它並非與普通投資者全無關係。作為投資者,固然不宜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可也不能將雞蛋放在不該放的籃子裏。理性的投資者會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與預期目標收益,結合相應的投資理財産品所針對的目標客戶群體,審慎權衡後付諸行動。拿餘額寶來説,既然其定位為個人用戶的小額現金管理,其資金運作是基於這一定位而展開,那麼,投資者只有與之吻合實施自有資金的小額存放,才有助於防範流動性風險,也從而確保廣大餘額寶用戶的資金安全。這種狀況下,高凈值客戶蜂擁進入餘額寶,無疑就是將雞蛋放錯了籃子,他們完全有條件選擇“量身定制”的其他更好理財産品,這對他們自身、對餘額寶的穩健經營都有好處。所以,有必要指出,作為投資者不能任性,投資一方面要掂量自身實力,另一方面還要關注、尊重投資對象,按照投資對象預設的路徑規矩前行,更易謀得“雙贏”。
當然,餘額寶一再瘦身,那些曾經投資餘額寶的高凈值客戶被迫尋求新的投資理財目標,這無疑給其他一些投資理財機構帶來利好。能不能抓住有利時機吸引這些高凈值客戶,甚至於創造條件把更多的餘額寶資金爭取過來,在把可觀的投資回報率回饋給客戶的同時,更好地促進自身相關業務的轉型升級,更好地集聚資金服務於實體經濟發展,是擺在包括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內的廣大投資理財機構面前的一項課題。
餘額寶瘦身,不僅僅關乎它自己的未來,所有的投資者、投資理財機構都應該站在不同角度審視,進而作出理性抉擇。( 周慧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