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監管層果斷整治ICO鼓掌

2017-09-08 08:44:47|來源:經濟參考報|編輯:許煬

  8月30日,國內知名ICO項目平臺ICOINFO公告稱,主動暫停一切ICO業務。當時有消息稱,ICO監管政策年底將出臺,北京或將先行。

  9月4日,央行聯合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六部門發佈的《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稱,ICO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當日,代幣市場應聲大跌。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簡單地説是倣照IPO(首次公開募股),通過發行加密代幣的方式進行融資的一種行為。

  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發佈的《2017上半年國內ICO發展情況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已完成的ICO項目共計65個,累計融資規模26.16億元,累計參與人次達10.5萬。

  ICO最早出現在2014年,2016年下半年開始在國內實行。2017年後國內ICO項目逐漸增多,並在今年6月出現井噴。與企業上市融資(IPO)存在諸多監管要求不同的是,ICO處於監管真空,缺乏規範且門檻低。

  在ICO投資者那些亢奮的論壇中,充斥著某個“炒幣者”一夜醒來發現自己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的故事。暴富神話下,資本大踏步入場。有報道稱,被譽為中國“比特幣首富”的李笑來,用五天完成了名為EOS區塊鏈項目的ICO,成功募資1.85億美元。而他7月份最新主持的PressOne項目,連白皮書都沒有,只用了4個小時,就吸引了1.4萬人參與,融資近5億元人民幣。

  説起來,ICO在中國整個的融資盤子算不上多大,參與的投資者人數相對也不算太多。但監管層痛下辣手,是因為ICO呈爆髮式增長且蘊含著巨大的金融風險。據報道,央行相關人士研究了大量的ICO白皮書,得出的結論是:“90%的ICO項目涉嫌非法集資和主觀故意詐騙,真正募集資金用作項目投資的ICO,其實連1%都不到。”監管部門與多位資深法律專家討論的結論是:ICO僅僅是穿了合法的馬甲,其本質就是變相非法集資。即使ICO可以擺脫非法集資的嫌疑,但也涉及明顯的合同詐騙。

  在對ICO定性為非法融資之後,監管處理措施“一刀切”整治亂象。首先,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應當做出清退等安排。其次,任何所謂的代幣融資交易平臺不得從事法定貨幣與代幣、“虛擬貨幣”相互之間的兌換業務,不得買賣或作為中央對手方買賣代幣或“虛擬貨幣”,不得為代幣或“虛擬貨幣”提供定價、信息仲介等服務。最後,各金融機構和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直接或間接為代幣發行融資和“虛擬貨幣”提供賬戶開立、登記、交易、清算、結算等産品或服務,不得承保與代幣和“虛擬貨幣”相關的保險業務或將代幣和“虛擬貨幣”納入保險責任範圍。

  在中國,ICO被“團滅”。在此,要為監管層的果斷鼓個掌。(丹一)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