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監管才能更好地釋放金融科技發展空間

2017-12-07 09:04:51|來源:證券時報|編輯:許煬

  如果要給2017年金融業發展態勢篩選重點詞的話,“監管”與“科技”必然佔據極其重要的位置。可以説,2017年是金融科技風靡之年,更是加強金融風險防範之年。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各行業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作為對信息與數據高度依賴的行業,金融業正被現代信息技術深度滲透。金融科技正以跨越式發展的態勢向前邁進。

  有關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資總額從17.91億美元增長到232億美元,增長近12倍。近年來,我國金融科技市場規模快速增長,金融科技産業鏈企業已超過5700家,至2016年累計融資約420億美元。據預測,到2020年,金融科技在中國資産管理市場的份額將達到10%,規模超過10萬億元。

  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的背後,是國內市場金融供給和需求的矛盾:一方面國內金融服務供給不夠令人滿意,市場需求又足夠龐大;另一方面金融以其技術和網絡屬性,突破時間、空間限制,有效緩解金融資源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降低金融服務的門檻,從而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普惠化水準。

  正因為金融科技的技術和網絡屬性,金融風險的波及面更廣、速度更快、溢出效應更長。2010年美國股市的“5·6閃電崩盤”、我國股市近幾年出現的一些事件,就是由系統缺陷、技術故障、風控失效引發市場大幅波動的典型案例。另外從身邊也能發現,今年以來少數機構和從業人員假借普惠金融、互聯網技術手段從事非法集資、詐騙等違法違規行為,擾亂金融秩序、製造風險、侵害群眾利益。

  可以看出,正是由於信息的分散、無法被監管,導致造假、欺詐的風險在提升,跨地區、跨行業、跨産品的市場操縱屢有發生,內幕交易更加隱蔽,對現有法律法規和監管體系帶來極大的挑戰,監管看不住的現象更加突出。因此,推進金融科技的發展並非意味著,可以借助創新的名義像脫韁的野馬,因風險失控而帶來巨大損失。而有關金融科技應用的風險與挑戰,也已被相關監管機構所關注。

  金融科技是把“雙刃劍”,記者認為,一方面,作為技術創新的實踐者和受益者,資本市場應當主動適應技術創新、技術變革帶來的衝擊,不能故步自封,要以開放的心態、開放的思維、開放的機制,熱情地擁抱金融科技;另一方面,金融科技的發展必須將風險管控作為重中之重,做到風險管控與科技創新同步規劃、部署、推進,只有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運用金融技術成果,促進金融服務轉型升級,才能最大程度地釋放金融科技的“紅利”。

  換而言之,加強監管是金融科技得以健康發展的基礎,加大風險防範和治理力度,可以更好地釋放金融科技的發展空間,讓金融科技的發展欣欣向榮。在證券期貨行業尚未對金融科技和監管科技形成頂層規劃的當下,深交所近日充分發揮組織者、監管者和建設者的綜合職能,通過舉辦技術大會的方式,匯聚全行業力量,凝聚多方智慧,推進以提升金融服務水準和效能為指向的金融科技創新,積極探索金融科技怎樣更好地用到服務實體經濟,更好地防範風險,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這一舉措值得點讚。(證券時報記者 吳少龍)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