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乘客端信貸 新網聯手滴滴跨界合作搶場景

2018-04-23 09:21:04|來源:證券時報|編輯:許煬

  近日,滴滴出行APP正式以白名單形式,對乘客端的信貸業務“滴水貸”進行內測:個人用戶通過該業務最高可貸30萬。

  證券時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截至4月18日,“滴水貸”共放出5000個白名單名額,不過在滴滴和新網的規劃裏,首批白名單用戶數量被設定為10萬,這也就意味著,近期將不斷會有新的滴滴用戶可通過自己的APP頁面申請消費信貸。

  在“滴水貸”的模式裏,滴滴承擔的角色是前端獲客渠道,新網銀行則是資金出具方與唯一風控審核主體。這樣的模式此前亦有先例,新網銀行與美團、陸金所曾均已開展此商業邏輯的業務合作。

  新網:走合規有效的發展路線

  正如微眾銀行的“微粒貸”嵌入微信端口一樣,互聯網銀行的各路消費信貸産品正在加速嵌入到不同的互聯網生態中,這一次承接的渠道是共享出行工具滴滴。

  對於滴滴來説,這是其金融生態圈的完善,繼開展支付、小貸、理財/保險代銷等業務後,介入消費金融。其實,早在去年,滴滴就已經針對司機端推出信貸類服務,資金來源方為包商銀行。“比較像試水之舉,因為司機的數量肯定比乘客少多了,這一次針對乘客推出,才是真手筆。現在的首家合作方是新網銀行,但不是排他性的,以後也會和其他銀行合作。”上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滴滴訂單總量和用戶數分別是74.3億單和4.5億人,這是一個對消費金融公司極具誘惑的線上入口。

  而對於新網銀行而言,此番合作是在監管對消費金融領域諸多的政策掣肘下,走出的一條合規而有效的發展路線。“新網是風控的唯一主體,不存在風控外包,所以這樣的模式是合規的。我們其實也在嘗試和一些互聯網平臺,比如去哪兒、土巴兔等合作,給相應的徵信分高的客戶放款。”一名消費金融金融人士告訴記者。

  “現在看來,沒有太強的股東優勢反而成了新網銀行最大的優勢,這意味著其他互聯網公司和新網合作時,被對方攥住數據命脈或者直接吸走流量的擔憂可以小一點。”一名TMT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

  新網銀行執行董事江海曾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們一開始就意識到自己不是一家全能銀行,有的銀行側重信貸,有的側重支付,有的側重金融科技能力輸出,而我們會有自己的探索,目前應該是側重於信貸資産創設。

  消費金融增速放緩 競爭白熱化

  消費金融領域競爭已經白熱化:傳統銀行正在利用互聯網技術併發力場景消費端;大型互聯網公司更是利用自身流量不斷拓寬借貸場景。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坐擁4.5億用戶的滴滴代表共享出行業態的首次涉水,會面臨著借貸特定場景確實、或許無法有效在APP內激活用戶借貸需求的短板。

  “電商購物有著天然的借貸場景,社交因為是最高頻的應用,兩者天然就是借貸的場景。而出行,或許很難激活一個人的借貸需求。當然,這只是我從比較挑剔的角度來看這件事,其實滴滴的獲客能力太強了,所以它必然是一個好的獲客場景。”上述TMT行業分析師説。

  從徵信數據的有效性來説,滴滴積累了用戶足夠多的行為足跡,這能為其和資金提供方,提供可以倒推出用戶住址、工作地等側面徵信信息的數據,是一項優勢。

  但縱觀整個消費金融領域,該行已進入盈利豐水期,且多家消費金融盈利增速已明顯放緩,遠不如前一年。對此,一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人士表示,由於去年下半年監管劃定現金貸利率紅線等,導致一些公司主營業務承壓,利潤空間大幅壓縮,出現增收不增利情況,加之市場資金成本和獲客成本上升,消費金融的利潤空間進一步被攤薄。

  馬上消費金融CEO趙國慶對記者表示,消費金融在嚴監管之下,簡單粗暴的跑馬圈地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市場回歸有序以後,之前存在的多頭借貸和借新還舊將被強約束,消費金融行業發展也進入了比拼核心競爭力的時代。(證券時報記者 劉筱攸 見習記者 張雪囡)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