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球視野下的中國西部金融中心建設 中國西部金融中心30人論壇倡議發佈

2018-10-29 13:23:2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許煬

  國際在線消息:10月27日,以 “全球視野下的西部金融中心建設與文化金融發展”為主題的2018天府金融論壇——文化金融峰會暨中國西部金融中心30人論壇在成都舉辦。來自全球300余名國際知名金融機構、國內外文化産業的領軍人物和國內外的知名學者,齊聚一堂,共商金融發展,為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西部金融中心、西部文創中心建言獻策。

  成都力爭到2022年全面建成國家西部金融中心

  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侯曉春在開幕致辭中表示,2018年上半年四川全省金融業總資産超過10萬億,社會融資達到7.05萬億,金融業實現了增加值1424億元,佔GDP的7.8%,實現了稅收263.64億元。各項貸款餘額5.28萬億元,排名均居全國第七位。實現保費收入排名全國第六。全省有各類金融機構2000余家,位列中西部第一,A股上市企業119家,總市值達1.35萬億,數量排名全國第八,中西部第一。四川經濟正以正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為全國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但他同時也表示,當前仍有很多來自國內外的不確定因素影響著金融界,在銀行、股票、債券、保險、信託、基金、投資等諸多領域的隱蔽風險也不可忽視,希望通過本次峰會上大家的共同探討,進一步堅定金融發展的信心和決心,為打造中國西部金融中心、推進更高品質的金融創新貢獻智慧與力量。

  成都市政府副秘書長高建軍在致辭中指出,當前成都正聚焦科技金融、消費金融、農村金融、供應鏈金融、綠色金融和今天的主題——文化金融,這六大領域。全面增強金融業資本市場、財富管理、結算中心、創投融資等五大功能,力爭到2022年全面建成立足四川、服務西部的國家西部金融中心。

  西南財經大學副校長、教授尹慶雙在致辭中指出,伴隨著在金融領域的應用,金融生態將面臨整體的改造。無限的金融創新將影響著未來的世界。如何將文化與金融深度的有機融合,並形成活力,在當下具有尤為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成都青羊區委副書記、區長詹慶表示,本次峰會上,來自全國金融業界、學界的精英高管齊聚青羊,大家圍繞金融産業發展提出很多務實可行的意見建議,青羊區政府將充分吸納大家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明確工作思路,推動青羊金融産業高品質發展。

  中國西部金融中心30人論壇倡議發佈

  在峰會正式開始之前,一項重要環節是中國西部金融中心30人論壇倡議的發佈。在西南財經大學校長助理、長江學者、國務院參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劉錫良教授的倡議下,在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侯曉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原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姜洋,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全國政協委員趙長茂,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中國銀行原副行長、中國文化金融50人論壇理事長王永利,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高建軍,四川證監局副局長蔡英,四川銀保監局籌備組領導曹昌倫,西南財經大學副校長尹慶雙,四川省金融工作局副局長王琳,成都市金融工作局局長助理付劍峰,中共成都市青羊區委書記戴志勇,中共成都市青羊區委副書記、區長詹慶,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學者王擎,清華大學社會與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西部金融中心30人論壇秘書長王玉榮等領導和嘉賓的見證下,中國西部金融中心30人論壇成立倡議正式發佈。

  劉錫良指出,中國西部金融中心30人論壇的成立,旨在集聚政府、學界和企業界的力量,服務於中國西部金融中心建設,共同探討和建言獻策未來西部金融中心建設的基礎、未來發展方向和趨勢。堅持高起點推進、高水準建設,打造一流的綜合研判和戰略謀劃智庫。該智宗旨:全球視野、中國實踐、協同創新、戰略至上.在為四川、西部金融與産業的智力支撐、人才招引、産業發展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和影響力。

  建言獻策全球視野下西部金融中心建設

  金融是産業的血液,資本要素高速流轉,新的增長動能不斷向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集聚。要如何把握時代機遇,在全球視野下打造國家西部金融中心,如何加快産業與金融的結合,如何把握人才對金融發展的支撐,金融如何助力文化産業的發展?

  面對文化金融領域發展的種種問題,本屆峰會上各位專家學者才智碰撞,提供可行方案。姜洋在以“商品期貨市場與國家經濟安全”為題的主旨演講中指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一項是保證中國大宗商品進出口的安全,這對於中國未來兩個百年計劃的實現關係重大。“但目前全球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主要是以美國作為基準,如果如不抓緊時間建立自己強大的期貨市場,就只能被動接受他國規則,從而使利益受到影響。” 姜洋建議,應加速建立本土的期貨市場,並掌握主導權,吸引全球投資者參與。同時,也應加速中國期貨相關法律的建立健全。

  趙長茂在演講中指出,當前社會的發展離不開金融,金融已經滲透到各個角落。但金融是把雙刃劍,要高度重視金融風險的複雜性、突發性、傳染性、危害性,要把維護金融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

  “國內外很多事實證明,一國的金融搞不好,不能穩定健康發展,這個國家的經濟就會出大問題,甚至是金融風險引爆金融危機,導致整個經濟社會的波動,甚至是衰退,出現大量的社會危機。”趙長茂認為,應該上升到治國理政的高度來認識金融問題。穩定和發展金融,就是加強執政能力和執政基礎。

  張宇燕圍繞“世界經濟的形勢和展望”發表主旨演講,他指出,2018年全球世界經濟總體增長符合預期,去年估計今年全球增速是3.6%,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剛剛公佈的今年全球速是3.7%,這説明全球的經濟到目前仍然是在中速增長的軌道上。

  張宇燕表示,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團隊的分析,全球的經濟有兩點值得關注的短期問題:政策不確定性迅速提升以及勞動生産力的提高。

  劉錫良教授在演講中就建設金融中心形成的條件指出,金融和産業的融合,是經濟發展的兩個輪子,發展金融一定要有強大的經濟基礎作為支撐,要有發達的現代産業;良好的發展貿易的區位優勢;其次還要有健全的法律體系;最後還需要人才基礎作為支撐。

  劉錫良教授還就西部金融中心建設,成都的著重抓手是什麼給出了他的看法。他指出,首先要依靠政府的力量來帶動市場,既要做大做強成都,也要做好周邊區域實體經濟的建設。同時,應該大力發展新興産業,把技術創新放在重要位置。他強調,政府還應該做好金融産業的發展規劃,在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上下功夫,國際金融機構進一步提升。同時還要把自身法人機構做強做大,增強輻射能力。

  在下午以“全球視野下的文化金融産業發展”為主題的圓桌論壇環節,中國銀行原副行長、中國文化金融50人論壇理事長王永利認為四川探索文化産業發展方面具有先天條件,特別是青羊區發展文化金融具有獨到優勢。

  在四川省金融工作局副局長王琳主持的“全球視野下的新經濟與新金融”圓桌論壇環節,王琳強調,全球視野很重要,特別是在目前新經濟和新金融的環境下,中國將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四川將如何定位。在各個領域如何能夠選準賽道,在金融細分市場領域佔據全國的高地,這需要我們在理論上在産業上在實踐上不斷深耕,成都有望在文化金融上佔據産業的高地。

  在金融助力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圓桌論壇環節,峨影集團總裁向華全認為成都要建設世界文化名城,要加強與全球38個世界文化名城的交流互鑒,突出成都的文化品牌優勢,以"三城三都"為抓手,既讓市民受益喜愛,又為世界貢獻獨特文化樣式。中鐵信託副總經理陳赤認為,消費信託、藝術品信託在支持成都影視製作、工藝品生産一藝術品創作等方面大有用武之地。他倡議,可借鑒英國國民信託的成功案例,發起成都市民慈善信託,用於文化遺産保護、文化活動支持、博物館建設等事業,發揮“保護+開放+傳播”的多重作用。

  在全球視野下的金融人才生態圈建設的圓桌論壇環節,清華大學社會與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玉榮認為:金融人才生態圈建設需要從金融將帥之才,到組織、文化、創新、願景、利益分配及金融智庫等七個方面進行框架性思考。廣西大學副校長范祚軍認為,金融人才生態建設需要達到五個標準:第一個有識才有眼;第二是愛才要有膽;第三個我想説的是愛才如命; 第四句話就是惜才如金; 第五句話是護才如神。西南交通大學副校長朱建梅指出,西部金融中心建設,應該擁抱更多的高等院校,高校也是國際化程度比較高的地方,可以有很好的高端金融人才引進的橋梁的作用。在産業上要擁抱高鐵經濟,高鐵不僅僅是基礎建設。北藏高鐵是智慧建設。特別是川藏線,難度是世界級的,比青藏線難度高很多倍,是一項國家長治久安的工程。

  在“2035中國西部金融中心展望”的閉門會議的環節,西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學者王擎教授認為,成都作為國家中心城市,高科技發展勢頭良好,高科技需要金融的支撐,關鍵在於加強産業與金融的深度融合。

  據悉,本次論壇由四川省金融工作局、成都市金融工作局指導;西南財經大學、成都市青羊區人民政府主辦;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清華大學社會與金融研究中心、成都市青羊區金融工作局,成都銀行、小平故里書院等協辦。旨在立足國家西部金融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建設等戰略發展目標,結合文創産業,突出文化與金融兩大重點,共同探討加大金融對文化産業的支撐和促進作用,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等問題,努力為四川的金融、文創産業發展增添動力。(文:清榮 )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