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與科技的新融合成為經濟增長新動能

2018-10-31 09:13:49|來源:經濟參考報|編輯:許煬

  由中信出版集團和百信銀行聯合主辦的2018信睿論壇——新技術革命與人類共同命運近日在京舉行。專家表示,在全球經濟緩慢復蘇的今天,借助技術的創新促進金融與科技的新融合,變革舊的金融規則和金融體系、防範金融危機,進而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顯得尤為重要。

  世界經濟論壇成員、瑪氏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布魯諾·羅奇提出了“互惠資本主義”的概念,他認為應該把公司看作一個具有夥伴關係的共同體,以互惠為核心將股東利益最大化。具體來説,要平衡社會資本、人類資本、自然資本和財務資本這四類資本的回報率、投入和産出的效率。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朱寧談及中國的“剛性泡沫”認為,對投資者的剛性擔保或保護會造成投資者對投資風險預期的錯誤扭曲,而這種扭曲有可能帶來資産泡沫,應該進一步深化改革,讓市場更大限度地發揮配置資源的作用。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提出了“軟價值”的概念。“軟價值”不以消耗地球資源為前提,主要以人類創造性思維活動為財富源泉。他指出,在“軟價值”時代,金融風險管理應該了解市場參與主體,以及投資者和潛在投資者的認知變化。

  朱寧認為,原來之所以有債務、産能過剩等各種問題,很大程度上是我們當時太過於追逐經濟增長的速度,而現在不再執著于高增長,這不但是正確的,而且是必需的。這是一個如此大體量的經濟體經過多年高速發展不可避免要發生的情況。滕泰表示,隨著社會財富結構的變化,即便某些資産價格有泡沫,它對社會的衝擊也越來越小,或者説整個社會的承受能力比以前增強了。羅奇也認為經濟結構在發生變化,每一輪泡沫破裂都不是世界末日,可能是舊的經濟發展範式到一個階段,會出現新的經濟發展範式。(鐘信)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