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支付技術如何迭代?
2010年那個後來被屢屢提及的支付“驚魂”時刻(支付寶數據庫差4秒就崩潰)過後,支付寶每年都會將分佈式數據庫平臺OceanBase、彈性架構、離在線混部、全鏈路壓測等自主研發的技術列入“雙11練兵”。
支付寶近8年的技術佈局路徑,至少在兩個節點上對整個支付産業有推動作用。
一是驚魂時刻2010年“雙11”,數據庫差4秒就崩潰的驚險一幕,使支付寶技術團隊認識到,當年使用IOE(IBM的小型機、Oracle數據庫、EMC存儲設備)商用設備、開源軟體,已經完全不能適用於“雙11”交易量指數級增長對技術支持的要求。如果支付寶要靠堆砌伺服器的方式支撐支付洪峰,成本將會是天文數字。
“我曾經遇到過好幾次深夜宕機,幸虧是深夜,但是一個多小時無法恢復。我們也不知道遇到什麼問題,因為是一個黑盒,遇到數據和計算問題都是之前所有商業軟體沒有遇到過的,數據量非常大,到了瓶頸極限程度。”螞蟻金服副總裁胡喜回憶。
第二個歷史性節點是2013年。經過三年的技術研發投入,支付寶最後一台小型機下線。這意味著除了數據庫,伺服器和存儲設備都被我國自主研發的技術取代,上雲取得實質性進展。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雙11”再也不會遇到差點系統宕機的險情。
從2013年到去年,每年“雙11”之前,該配置多少雲計算資源、如何達到最優化的配置,都需要非常經驗豐富的工程師進行嚴密的計算,並進行反復的壓力測試,不斷調優。但從今年開始,機器可以自動地進行計算和調優,更高效地提前部署資源。
生物識別已成為一大支付趨勢。螞蟻金服將指紋、人臉、聲紋等運用在了支付上。來自支付寶的數據顯示,目前用戶對生物識別類支付方式的滿意度超過95%,超過密碼支付。其中指紋和刷臉支付首次成為“雙11”主流,超3億用戶已開通。
“我們的小目標是,到2019年,我們將不再額外花1分錢投入到‘雙11’當天的技術保障上。也就是説,我們希望‘雙11’這一天,和11月10日、11月9日對我們的交易系統來説,都是普通的一天。”螞蟻金服CTO程立如是説。(證券時報記者 劉筱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