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資金流動的“毛細血管”到“高速公路”中國現代化支付清算體系高標準建設運行
200年前的清朝,票號已經開始支持異地匯款業務,客戶可以憑匯票到票號的另一個分號兌出銀子。匯票在不同城市之間流轉,票號的分號之間形成債務、互相記賬,由鏢局負責運送銀子,解決票號分號之間的資金流問題。票號與鏢局分別擔負了資金的“支付”與“清算”功能。
早期,我國的跨行轉賬依靠手工處理,支付結算業務資金在途時間長達半個月。1989年,為適應改革開放形勢的需要,中國人民銀行提出了建設金融衛星通信專用網和全國電子聯行系統的總體構想,系統建成運行後,資金在途時間由原來的半個月縮短為3天,標誌著中國支付清算工作開始進入電子化、信息化和網絡化時代。
2002年和2005年,人民銀行組織建設的大額實時支付系統和小額批量支付系統分別投産運行,我國開始步入現代化支付清算的時代,支付體系的整體效率和安全程度大大提高。
“目前我國支付體系的‘四梁八柱’已經基本建成。這就好像修通了路,商業銀行、支付機構可以基於這些路向客戶提供服務。”人民銀行有關人士説。也有市場人士表示,近年來支付系統、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銀聯組織、網聯平臺等一系列國家重大金融基礎設施的先後建成為支付業務發展修建了一條又一條的“高速公路”。基於這些“高速公路”,我國支付市場的規模在短短數十年中實現了幾何倍數的增長。
資金“大動脈”:央行支付清算系統
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系統包含大額實時支付系統、小額批量支付系統、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境內外幣支付系統4個交易系統,由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運營,是我國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如果説銀行、支付機構是資金流動的“毛細血管”,那麼人民銀行支付系統就是連接社會經濟活動及其資金流動的“大動脈”和“金融高速公路”。
大額實時支付系統、小額批量支付系統共有561家直接參與者、145869家間接參與者;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目前共有199家直接接入銀行機構;境內外幣支付系統結算銀行4家,直接參與商業銀行有61家,間接參與商業銀行有802家。支付系統2017年共處理業務119億筆,金額達3827萬億元,約為2017年GDP的46倍。
基於清算服務功能,這些系統在中國支付體系和金融體系中處於中樞地位。標準在其建設過程中發揮了很大作用。“標準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實現互聯互通,因此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離不開標準。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後,在1992年發佈的第一個金融國家標準就是《全國清算中心代碼》。”前述人士回憶,2002年,全國電子聯行系統已發展成包括兩個衛星主站、遍佈全國所有地級市和絕大多數縣城的1924個小站,連接2萬多個通匯網點的大型連線交易系統,業務覆蓋了全國各地,清算中心代碼保障了清算系統的互通,很好地發揮了基礎設施的中樞作用。如今,為順應支付系統産業發展,促進人民幣支付清算參與方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和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參與方之間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清算總中心先後開展了基於ISO20022的《人民幣支付清算信息交換規範》《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信息交換規範》和《支付信息統計分析報文規範》三項金融行業標準的編制。
“ISO20022的目的是實現世界的金融互聯,這個標準在清算總中心承擔的人民銀行支付系統和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建設實施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前述人士説。
CIPS為境內外金融機構人民幣跨境和離岸業務提供資金清算、結算服務,提高了人民幣跨境結算效率,對實現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支持了“一帶一路”建設的資金融通。目前,CIPS共有31家直接參與機構、782家間接參與機構,參與者覆蓋全球88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37個。
銀行卡支付:從“一櫃多機”到“聯網通用”
從支付服務的供給側來看,銀行業金融機構仍是我國支付服務市場的主力軍,4500多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設立的22多萬個營業網點構建了龐大的支付網絡和面對面業務渠道,為保障支付業務創新和快速發展、支持其他零售支付服務商的專業化服務奠定了基礎。
而在2002年以前,要刷一家銀行的銀行卡只能用這家銀行的POS機,一櫃多機是很常見的現象。為解決銀行卡聯網通用問題,中國銀聯于2002年成立,通過建設跨行交易清算系統,實現商業銀行系統間的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保證銀行卡跨行、跨地區和跨境的使用。
要實現聯網通用目標,就要構建統一的標準體系。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各方之間必然是隔離和割裂的,無法實現資金和信息的充分流通。我國銀行卡聯網通用技術標準助力中國銀行卡産業從境內走到境外,實現了“中國人走到哪,銀聯卡用到哪”。銀聯卡受理網絡現已延伸至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的171個國家和地區,覆蓋超過5200萬家商戶和260萬台ATM。在境外49個國家和地區已累計發行超過1億張銀聯卡。
銀聯網絡作為連接持卡人、商戶、收單、發卡等各方之間資金流、信息流、數據流的核心樞紐,需要規範的技術標準作為重要支撐和基石來實現資金和信息的安全流通。伴隨著支付市場的迅速發展,支付方式、支付終端、支付渠道不斷創新,銀聯推動了産業各方建立涵蓋近場支付、NFC移動支付、可信服務管理等方面的移動支付標準體系。
中國銀聯控股的銀聯商務是亞太地區排名首位的銀行卡收單機構,服務商戶超過800萬家,擁有POS終端910萬台。“基於覆蓋全國的商戶服務網絡和直接觸達商戶的優勢,我們覺得在普惠金融方面也可以做一些事情。”銀聯商務有關負責人説。
2013年以來,銀聯商務憑藉服務小微商戶的豐富經驗,通過商戶基礎信息和交易信息等大數據分析,在800多萬中小微商戶客戶和金融機構之間搭建起數據信息撮合平臺,持續為銀聯商務服務的用戶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解決方案。平臺已經為近120萬商戶成功提供了普惠金融服務,極大地幫助商戶解決了資金週轉過程中的生産經營問題。
“斷直連”後時代:全行業成本將降低
受益於新興技術與支付業務的結合,近年來以支付寶、財付通為代表的非銀行支付機構在零售支付市場異軍突起,客戶體驗不斷改善,業務規模急劇擴大。當前我國共有243家非銀行支付機構,其中互聯網支付110家。
2013年至2017年,支付機構處理的業務量從371億筆增長到3193億筆,金額從18萬億元增長到169萬億元,年複合增長率分別達到71%和75%。不過,網絡支付業務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資金流向不透明、資金挪用、違規資金清算等問題,其根源在於支付機構與銀行直連形成的代理清算模式。
在這一背景下,網聯應運而生。作為國家級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網聯平臺通過連接支付機構和銀行,主要集中處理支付機構發起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從而實現網絡支付資金清算的集中化、規範化、透明化。
央行公佈的今年三季度支付數據顯示,網聯三季度處理業務336.55億筆,金額達12.68萬億元;日均處理業務3.66億筆,較二季度增長3.09倍;日均處理金額1378.22億元,環比提升3.65倍。
在解決跨機構清算問題、規範支付市場的同時,網聯也在發揮著降低全行業成本的作用。此前,每家支付機構都與多家銀行建立連接,所需的介面開發成本、專線對接成本、維護升級成本都是巨大的。網聯模式採用統一的接入平臺、統一的技術標準、報文規範,既節約了支付機構與銀行的重復建設成本,也降低了支付標準不統一帶來的後期維護成本。特別是對於中小機構,在網聯上線後,他們不需要再逐一對接各家銀行,這會明顯降低其成本壓力,從而降低全行業成本,有利於提高市場效率,增加消費者福利。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説,支付領域的嚴監管是一以貫之的,防範和化解風險是常態化,嚴監管常態化是為高品質發展保駕護航。近期央行支付結算司下發通知,規定支付機構應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銷人民幣客戶備付金賬戶。
這意味著支付機構躺在備付金上賺利息的盈利模式將徹底終結。平安壹錢包CEO諸寅嘉表示,隨著備付金集中繳存、“斷直連”等監管政策的持續推進,支付行業會有行業陣痛期。但事實上,支付行業真正健康的商業模式並不應該依靠利息或利差,而是靠手續費或服務費,根據收單、互聯網服務等,按照交易筆數或交易規模收取,這才是以金融科技為基礎的支付公司真正健康的盈利方式。(記者 李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