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協會部門負責人:研究推動系統性數字普惠金融解決方案
在12月8日召開的“2018第二屆中國互聯網金融論壇”上,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戰略研究部負責人肖翔表示,在促進普惠金融發展過程中,數字技術做不到“包打天下”,更做不到畢其功於一役。因此,在推進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過程中,不能僅依靠技術單兵突進,應持續研究推動包括政策、制度、技術等在內的一攬子系統性的數字普惠金融解決方案。
肖翔表示,在發展普惠金融初期,理論上存在“福利主義”和“制度主義”之爭。前者強調普惠金融的公益性和社會性,主張通過補貼、稅收優惠等方式覆蓋風險成本;後者將商業可持續性作為發展普惠金融的前提條件。隨著普惠金融模式的不斷探索,各界逐漸達成共識,認為在適當的政策激勵和引入科技手段的情況下,商業可持續性和成本可負擔性並非不可相容。
肖翔嘗試運用經典的財務分析工具“杜邦等式”來分析數字技術在普惠金融商業可持續性方面的作用。
在杜邦等式中,權益凈利率(ROE)等於營業凈利率(PM)乘以資産利用率(AU)乘以權益乘數(EM)。用財務語言翻譯過來,商業可持續就是企業能持續盈利,至少是保本微利,即有正的權益凈利率。由此,肖翔提出三點結論。
第一,數字技術應用有助於提高普惠金融業務營業凈利率。營業凈利率是凈利潤和營業收入的比值。在營業收入一定的情況下,通過降低成本才能提升營業凈利率。普惠金融機構運用數字技術,有助於實現管理信息化和業務網絡化、自動化,進一步提升經營規模化,使得服務成本由隨經營規模線性增加變為具有邊際遞減特性,能夠降低普惠金融成本。
第二,數字技術應用有助於普惠金融機構提高資産利用率。資産利用率是營業收入和總資産的比值,在總資産一定的情況下,擴大收入才能提高資産利用率。數字普惠金融服務不受時空制約,有助於提升獲客能力,更容易擴大服務覆蓋範圍。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應用,還可以更好地實現普惠金融供需兩端的精準化和個性化匹配,能夠改善服務品質,增加服務價值。因此,普惠金融營業收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第三,數字技術應用有助於普惠金融機構改善資産品質。數字技術對於權益乘數的直接影響較小,但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普惠金融風險管理水準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從而改善普惠金融機構的資産品質。
最後,肖翔表示,數字技術也不是無所不能的,比較典型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限制:一是數字技術降低成本的作用是有條件和極限的;二是數字技術增加收入的作用依賴於基礎設施和産品競爭力;三是數字技術在改進風險管理和資産品質方面並非萬能。
“因此,在推進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過程中,不能僅依靠技術單兵突進,或者把技術過度地神化、泛化,而應該通盤考慮經濟賬和社會賬、長期賬和短期賬,持續研究推動包括政策、制度、技術等在內的一攬子系統性的數字普惠金融解決方案。”肖翔稱。(記者 周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