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金融業務進退兩難
騰訊一直以低調示人,金融業務也在低調中蓄力。借助支付業務,騰訊金融版圖橫跨第三方支付、保險、證券、銀行、基金、徵信、小貸等領域,牌照種類豐富,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金融帝國。不過,隨著金融版圖的擴張,騰訊金融業務面臨越來越嚴格的監管,在C端紅利漸失等多重壓力下,騰訊金融業務亟須進一步擴張,尋找新的增長點謀求變現。在此背景下,騰訊金融業務正處於業務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嚴監管態勢下 急尋新增收渠道
騰訊金融業務主要被裝在騰訊FiT中(騰訊支付基礎平臺與金融應用線),囊括銀行、保險、券商等各個牌照。2018年9月,騰訊FiT線首次以“騰訊金融科技”的整體形象對外呈現。
根據官網顯示,目前,騰訊金融業務條線包含4個部分,理財:騰訊理財通、騰訊微黃金;證券:騰訊微證券;支付:微信支付、QQ錢包、財付通;創新業務:手機充值、一生保、騰訊徵信、騰訊金融雲、騰訊區塊鏈、微信信用卡還款。
早在13年前,“騰訊金融科技”從支付業務開始逐步成長。該板塊業務歷經三次蛻變進化:財付通-騰訊“FiT”-騰訊金融科技。對於騰訊金融業務佈局的邏輯,分析人士指出,騰訊先拿下支付市場,沉澱數據和用戶;再基於支付工具的優勢地位,順勢切入更多金融業務;最後則順應新的監管要求和行業發展大趨勢,聚焦于金融科技發展和賦能。
不過,隨著第三方備付金等監管趨嚴,騰訊金融業務亟須尋找新的增收渠道。
在此背景下,一向低調的微信支付開啟費率保衛戰。2018年11月,微信支付宣佈將民生銀行提現服務費提升至0.15%的公告,引發熱議,也引來一場與民生銀行的“口水仗”。此後在2019年1月4日,微信支付再發文要求涉嫌違規的服務商在2月1日前完成整改。
來自監管的壓力還體現在騰訊的徵信業務上。坐擁10億用戶的微信,在開展徵信業務時引來監管密切重視。2018年1月末,騰訊信用分低調向全國範圍開放公測僅一天后,緊急關閉查詢入口。不過,時隔一年,“微信支付分”面世。值得關注的是,現在“微信支付分”尚處於試運營階段,並且只有在結合具體的使用場景才會出現。目前,“微信支付分”並沒有獨立的開通入口,用戶需要通過特定的消費場景開通,開通“微信支付分”後(比如免押金租借充電寶),就可以在微信-錢包下的支付中心介面查看産品入口,可以了解自己的分數和訂單信息。
不過,騰訊方面對於微信支付分的宣傳口徑相當低調。對於騰訊信用分與微信支付分的區別,騰訊方面向北京商報記者回應稱,“微信支付分”服務於某些具體的微信支付使用場景,比如現在免押金租借充電寶。另外,從産品上看,其構成維度也比較聚焦,比如“微信支付分”主要由身份特質、支付行為、守約歷史三個維度構成。因此,目前來看,“微信支付分”聚焦在線下的租借等生活場景應用,並不是與信用和徵信相關聯。
對於騰訊金融業務面臨的監管壓力,麻袋研究院分析師王詩強表示,微粒貸累計放貸超過萬億元,待償餘額超過千億元;徵信方面,掌握數億個人客戶信息;支付交易額10萬億級。一旦出現風險,必然波及面較大。因此,騰訊金融來自監管層的壓力主要是如何消除或者降低監管對其業務急劇擴張、風險日益增長的擔憂。
過度依賴支付業務 收入單一化弊端漸顯
在收入層面,騰訊金融科技業務的收入還相對單一,過度依賴支付業務收入。
2018年前三季度,騰訊財報顯示,其他收入累計金額為538億元左右,其他業務主要包括支付及相關服務和雲服務。據一位資深支付研究人士透露,支付業務及相關服務在該項目中的貢獻佔比佔據絕大多數。隨著監管趨嚴,支付業務創收能力減弱。事實上,在騰訊2018年二季報中,騰訊總裁劉熾平就明確提到,“國家政策調整使得支付業務本身開始面臨收入來源壓力。這數十億的收入從哪補,目標指向對企業和商戶的金融服務”。
此外,內部架構也是騰訊在沒有FiT事業線之前一直被詬病的問題,金融業務分屬不同的業務條線和團隊。儘管目前的FiT將一部分業務線整合起來,但還是有不少金融科技産品游離于體系之外。分析人士認為,騰訊金融業務一直不獨立分拆,也存在監管的考量。業內猜測是為了避免被外界過多關注,從而帶來更大的監管壓力。不過,王詩強表示,騰訊金融業務拆分是必然的趨勢,主要還是監管考慮。隔離風險是監管的主要任務,而拆分經營是隔離風險最好的手段。此外,分拆上市更有利於投資人看清公司業務,提升估值。
也有上述資深金融科技分析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指出,缺乏獨立的App,也限制了其接入更多場景的能力,畢竟微信的主業還是社交,金融業務能佔據的入口資源和運營資源都是有限的。場景生態搭建不起來,會帶來收入結構的單一化,隨著支付監管的落地,收入結構單一化的弊端慢慢就顯露出來了。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表示,2000年,美國的互聯網泡沫破滅以後,中國接過了互聯網的大旗。互聯網在中國是從C端開始發力,此外,互聯網在中國發展的一大特點就是所有做互聯網的都夢想著做金融,這個與近年來中國的金融監管比較寬鬆有關。騰訊金融業務在此時期快速發展。不過,從騰訊這幾年的年報來看,它的主要收入來源並不是在金融領域,主要收入來源還是在遊戲、網絡廣告這些業務。
C端紅利漸逝 轉道B端顯劣勢
在C端紅利漸逝的背景下,騰訊這艘巨輪已在調整航向。2018年9月30日,騰訊官方宣佈,正式啟動新一輪整體戰略升級,將原有的七大事業群拆分重組,在保留四個的基礎上新增平臺與內容事業群和雲與智慧産業群。 對於此次騰訊歷史上第三次重大組織架構調整,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認為,這將是騰訊邁向下一個20年的新起點,其認為“互聯網的下半場屬於産業互聯網”。
馬化騰表示,騰訊需要更多To B的能力,要在組織架構上進行從內到外系統性的梳理。不過,在市場看來,C端巨頭在轉道B端時存在後發劣勢。在B端佈局上和螞蟻金服相比,騰訊入局晚,早被螞蟻金服搶佔先機。此外,借助流量的優勢,騰訊在C端有著巨大的流量優勢。然而,在轉型成為金融行業的服務商後,B端場景成為騰訊需重視的一大問題。
上述資深金融科技分析人士表示,騰訊金融的B端轉型,仍以支付為抓手,優勢突出,缺陷也明顯。優勢在於,攜C端的龐大客戶群和優勢地位,微信支付的B端佈局可以廣泛借力,低成本、高效率地廣泛佈局,如很多收單機構在推廣自家産品時都會帶上微信支付;缺點在於,借他人之力佈局,有廣度沒深度,難以對場景進行深層次的發掘與利用,在二次變現層面存在欠缺。結果導致其在除支付之外的其他業務線,如小微信貸、對公理財、金融雲及金融科技輸出層面,較競爭對手仍有差距。
王詩強表示,騰訊金融主要依賴於騰訊QQ和微信的客戶迅速發展,這些客戶都是C端客戶。對於B端業務,除了起步較晚外,騰訊金融B端客戶積累有限、優勢不是很明顯,客戶接受度對於騰訊金融是很大的挑戰。騰訊金融最大的優勢是可以輕鬆利用微信、QQ擁有巨量客戶。但是,這也是其最大的挑戰。因為客戶多了,再快速增長就難了。此外,如何可以像螞蟻金服一樣開發出餘額寶、借唄、花唄、芝麻信用分、相互寶等現象級金融産品,是很大挑戰。
“騰訊金融業務未來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趨勢,是通過提供技術服務和産業進行有效的結合,再發揮數據優勢,在徵信領域裏面進一步地發力。”歐陽日輝表示,支付等金融業務和雲服務未來是騰訊最有發展潛力和增長空間的板塊。 騰訊利用好技術優勢,在金融領域研發和佈局金融科技技術,未來C端和B端可以協同發展,成為騰訊的利潤增長點。(北京商報記者 劉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