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消費決策地位舉足輕重
在數字經濟浪潮下,新一代女性消費者既在不斷塑造著新市場,又不斷被新技術和新經濟重新定義,其消費觀念和行為趨勢都發生了變化。著名諮詢機構埃森哲近日發佈的中國消費者洞察系列報告顯示,中國有著近4億20歲至60歲的女性消費者,她們每年掌控著高達10萬億元的消費支出,研究這一中堅消費人群,是贏得中國消費市場的關鍵之一。
調研顯示,消費角色上,“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角色定位已經過時。當前,經濟上更加獨立的女性消費者越來越多地掌管起家庭支出的經濟大權,成為家庭的“採購總管”。
比如,在食品生鮮、服裝鞋帽、家居用品、母嬰和美容産品等日常消費品領域,女性比男性擁有更高決策權;家庭旅遊出行的決策權則更加“唯她是從”——一項面向30歲至45歲已婚男性開展的調查顯示,超七成受訪家庭中的全家出遊由妻子做決策。在“70後”和“80後”家庭消費者中,女性決策地位舉足輕重。
縱觀線上和線下總體消費,女性在日常活躍度上均高於男性,是購物的主要實施者。可以説,在家庭消費領域,“大女主”效應已十分明顯。而隨著數字消費帶來的體驗升級,女性消費者的消費情商也在升級——現今她們有了自成一派的消費新哲學。
過去,女人一不高興就購物;如今,她們的消費行為正漸趨理性。調研發現,女性消費者在面對花唄、京東白條等互聯網消費信貸産品時,表現得遠比男性成熟理性;認為當“月光族”並無不妥的女性比例(25%)也低於男性(28%);同時,對於透支消費和名牌消費,現代女性也比男性更加理性和務實。在傾向購物優先選擇名牌的人群中,女性比例(44%)也低於男性(48%)。
猜猜誰更愛比價?過去,女性精打細算的形象深入人心,但在數字時代,信息的高度可獲取性使得比價不再是她們的關注重點。與男性(69%)相比,反倒有更多女性(72%)希望在信息的查找和比較上節約更多時間,表明她們並非一味追求比價,而是轉向關注消費的整體成本。
女性的消費新哲學還體現在社交消費領域。儘管社交媒體放大了女性的交際天性,也刺激了“社交消費”興起,但她們面對社交消費正變得愈發理性:近一半女性並不認同朋友圈中的産品推薦;願意花高價格購買興趣圈推薦産品的女性比例(45%)也低於男性(49%)。
消費即體驗。對於數字時代的女性消費者而言,她們對消費體驗的訴求不容忽視。埃森哲數據顯示:15%的女性每天使用手機超過5小時,高於男性的12%;58%的女性移動購物佔比一半以上……但這種“線上狂熱”並不意味著女性消費者只看重線上消費帶來的便利。事實上,她們對消費體驗的追求極為在意,尤其是作為精緻生活代表的年輕高收入女性。在月收入8000元以上、年齡在25歲至44歲之間的女性消費者中,有76%認為“購物不僅是買東西,更是購買一種體驗”。這就為企業在線下“捕獲”女性消費者帶來更多機會,畢竟線下門店在創造體驗上往往比線上平臺更具優勢。
隨著中國消費市場不斷細分,催生出更多推動消費升級的新觸點,這其中就包括女性科技消費。如今,高學歷高收入的“技術紅顏”正走在科技消費的前沿。本科以上、高收入、年齡在35歲至45歲之間的女性消費者對智慧産品、可穿戴設備以及AR/VR産品的消費興趣均高於相同條件的男性。其中,73%的“技術紅顏”擁有配備智慧語音助手的産品,48%正在使用可穿戴設備,近70%購買過AR/VR産品或對其感興趣。
此外拉動女性消費升級的新觸點則是運動消費。雖然運動依舊是男性的主戰場,但女性力量正在迎頭趕上。調研揭示,35%的女性擁有長期健身習慣,每週運動5小時以上,且其中近三分之一計劃在未來增加運動方面的開支。
當然,也要客觀看到,女性運動市場雖然增長迅猛,但女性運動産品的種類和款式僅佔運動品牌産品總量的30%至35%,與男性市場相比,仍處於追趕狀態。而相對於男性市場的供過於求,潛力可期的女性運動經濟將給市場帶來更多精彩。(記者 姚 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