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免費套餐成“套路”
購買手機套餐,獲贈免費寬頻,這樣的通信套餐實用又划算,給消費者帶來了許多實惠。然而,不少手機用戶近日反映,自己一年前辦理的免費寬頻開始悄悄收費,想要取消卻困難重重。
各大運營商推出的寬頻免費套餐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大家選擇這一套餐的目的就是想省點事省點錢。然而,一些所謂的寬頻“免費套餐”産品在過了免費期後竟然悄悄地變成了“自動收費套餐”,甚至成了難以取消的“牛皮癬套餐”或“賠償套餐”,消費者不僅稀裏糊塗地花了冤枉錢,還生出不少煩惱。
目前,國內固網寬頻及移動用戶數增長空間日漸收窄,寬頻免費套餐成了運營商開拓市場的利器。誠然,寬頻免費套餐確實給消費者帶來了不少實惠,降低了消費者的資費負擔,但部分運營商針對免費套餐的推介運營及善後工作還存在很多問題,讓免費套餐變了味,給消費者添了堵。
比如,有的運營商在推介免費套餐時只談福利不談限制,只談免費不談責任,對消費者實行選擇性告知或者欺騙式告知,使消費者誤認為套餐到期後會自動取消,或者會得到有關消費選擇提示;有的運營商為消費者辦理套餐時非常熱情,效率很高,對消費者的套餐取消請求則態度冷漠、一拖再拖;有的運營商對無成本取消套餐設置苛刻的條件,消費者幾乎難以實現,比如要求消費者原原本本退回當初安裝寬頻時的路由器、網線、零配件甚至包裝物;有的運營商在沒有協議的情況下強行收取撤機費或索要撤機賠償……這些行為涉嫌虛假宣傳、亂收費用、強制交易,都在一定程度上觸碰了誠信底線、商業道德底線和法律底線,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
杜絕寬頻免費套餐成“套路”,運營商必須端正運營理念,嚴格履行法律義務,從宣傳告知、産品退出、免費和收費銜接等環節入手,全面規範運營行為,讓免費套餐清楚明白,給消費者真正的優惠獲得感,為消費者的權益提供更好的保障。運營商要想留住消費者,還得靠提速降費、靠優質服務、靠誠實信用,應該放遠眼光,算好發展長遠賬,真正尊重消費者,讓消費者獲得良好的消費體驗。如此,才能不斷積累市場信譽和口碑,贏得消費者的信賴。
同時,電信主管部門、市場監管部門等必須依法依職介入,清除“套路”和“陷阱”,倒逼運營商增強套路規避意識,為消費者放心消費、明白消費創造良好環境。(李英鋒)